关于我们
新书资讯
新书推荐
点击返回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法 【X5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分类索引
  • 水土污染酶活性可视化表征理论与方法(英文版)
    • 水土污染酶活性可视化表征理论与方法(英文版)
    • 蒲生彦,刘世宾/2024-6-1/科学出版社
    • 本书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中多种酶的活性、功能和效应等进行介绍,以期为酶学在土壤和地下水协同修复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并结合多年在水土污染协同修复方面的研究概述修复过程对酶的功能和活性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总结酶对环境变化(如污染、修复、气候变化、施肥)的响应,详细介绍可表征水土环境中酶活性时空分布特征的原位酶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研究与应用等,定量分析热点区域(即根际、碎屑)酶活性的时空变化过程及其主要控制因素,系统阐述原位酶谱法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应用与研究进展等。

    •   
      ¥184.76¥298折扣:6.20折  当前库存:1
  • 湖泛的形成与预控
    • 湖泛的形成与预控
    • 范成新/2024-6-1/科学出版社
    • 湖泛是水体黑臭表现在湖泊中的一种极端水质污染和生态灾害现象,对湖泊的饮用水功能构成着极大威胁。作者重点围绕(太湖)藻源性湖泛的形成及预控,对15年来的研究,从理论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方面,对成果进行系统和深入总结,凝练形成该书。

    •   
      ¥144.54¥198折扣:7.30折  当前库存:9
  • 土壤污染溯源方法与实践--以经济快速发展区场地为例
    • 土壤污染溯源方法与实践--以经济快速发展区场地为例
    • 苏贵金/2024-6-1/科学出版社
    • 本书分为八章,第一章阐明了我国电镀、焦化、农药化工、石油化工等典型场地分布,污染源排放特征及场地土壤污染特征。第二章综述了土壤污染溯源方法及其适用性和优缺点。第三章结合源清单、受体模型与传输扩散模型法,从区域、园区和场地三个尺度上,构建了场地土壤污染物溯源方法体系。第四章至第七章分别重金属、多环芳烃、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农药类污染物等特征污染物,开展案例研究与分析。第八章总结了溯源方法与案例研究方面的结论与展望。本书针对不同尺度土壤污染溯源,结合污染物特性,综合利用多种溯源技术,提高了源解析的精度

    •   
      ¥73.16¥118折扣:6.20折  当前库存:41
  • 放射性核素污染与防治
    • 放射性核素污染与防治
    • 王祥科/2024-6-1/科学出版社
    • 核能的快速发展和核电的利用产生了大量放射性废物,部分放射性核素不可避免地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并给人类健康带来重大危害。因此,基于放射性核素污染的威胁,有效地将环境中放射性核进行分离和富集,对环境治理、维护生态稳定和公共安全,是一项具有挑战性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工程。基于环境中放射性核素修复的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可调控性,通过功能化可以改变其物理化学特性,其纳米尺度所具有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更有助于放射性核素污染的修复。近年来,各种纳米材料如纳米零价铁(nZVI)基磁性纳米材料

    •   
      ¥141.98¥229折扣:6.20折  当前库存:2
  • 环境水力学反问题
    • 环境水力学反问题
    • 刘晓东著/2024-5-1/河海大学出版社
    • 本书共五章,首先介绍了环境水力学反问题的分类、研究概况及研究进展,然后从参数反问题、源项反问题、初始条件反问题和形状(几何)反问题方面系统介绍了各类反问题的提法、求解方法、影响因素与应用案例。

    •   
      ¥38.00¥76折扣:5.00折  当前库存:1
  • 河湖污染源解析与控制
    • 河湖污染源解析与控制
    • 冯民权/2024-5-1/科学出版社
    • 本书主要内容为河流系统污染物输运与水量水质调控的基本理论与实际应用,包括:河流污染源解析、植被明渠中水动力特性与污染物输运扩散特性、河流闸控区环境流量调控、强人工干扰流域连通性及水量水质调控、河流交汇区水流紊动特性与污染物输运机理、河流水沙运移规律及河床冲淤特性、河岸带对氮磷的截留作用等,结合国内外研究与作者多年科研成果,对河流系统的水环境问题进行总结和理论发展,在污染输运规律与水量水质调控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为河流系统水环境治理提供技术职称。

    •   
      ¥164.30¥265折扣:6.20折  当前库存:1
  • 大数据驱动的场地污染协同防治技术与实践
    • 大数据驱动的场地污染协同防治技术与实践
    • 黄国鑫/2024-5-1/科学出版社
    • 作者立足于区域和地块两个尺度,融合环境科学、大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学,基于源汇理论和大数据理论,借助大数据技术优势,以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协同防治为重点开展了多年研发与实践,提出了脆弱性分析、污染源解析、风险区划、空间管制、风险评价、风险诊断、风险管控、可视化表达、决策支持等方面的技术、方法、模型、系统、策略和平台,厘清了场地污染协同防治的大数据驱动原理机理,以期为我国场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   
      ¥116.56¥188折扣:6.20折  当前库存:6
  • 碳理论基础与碳中和技术研究
    • 碳理论基础与碳中和技术研究
    • 陆胤,郭梁,徐豪著/2024-5-1/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20年,中国向世界宣告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策。该目标对我国是挑战,更是机遇,将催生各行业领域交叉融合的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及新产业发展,从而实现经济、能源、环境、气候的可持续发展。各行业努力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实现低碳转型,必定需要不同学科之间在基础理论、方法与手段、技术与应用等多方面开展广泛和有深度的交叉融合。基于此,本书以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应用与实践等方面为基础,探究了碳中和相关的技术和应用

    •   
      ¥31.20¥78折扣:4.00折  当前库存:12
  • 碳中和技术投融资决策优化与政策分析
    • 碳中和技术投融资决策优化与政策分析
    • 张奇,王歌,刘江枫著/2024-5-1/经济管理出版社
    • 本书以碳中和技术的创新管理、投资决策与政策分析为主线,把管理学、经济学相关理论贯穿到碳中和技术整个产业链中,并以光伏、风电、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以下简称CCUS)、地热和户用光伏等碳中和技术为例提供丰富的建模过程和政策分析。

    •   
      ¥52.80¥8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8
  •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科学基础
    • 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科学基础
    • 袁文平/2024-4-1/科学出版社
    • 2020年的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承诺中国将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度,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简称“双碳”目标。“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有世界意义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庄严承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对现行社会经济体系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将把我国的绿色发展之路提升到新的高度,成为我国未来数十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之一。 本教材的目的是介绍国家“双碳”目标的基本概念、提出背景和意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其科学实

    •   
      ¥85.56¥138折扣:6.20折  当前库存: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