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面向实训教师探讨师范生专业实训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第二部分侧重师范生专业实训指导,首先从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课堂提问等基本技能切入,指向教师资格证国考与地方教师招聘考试,撷选典型案例,围绕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模拟授课等展开系统有序的专业实训,最后讨论师范生校内外实训及教育论文写作。本书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理论阐述与时俱进,实践资源丰富致用,凸显时代性、针对性,不仅提供基本实操模式,更注重引领读者展示个性、敢于创新,提升专业实践素养。本书是小学数学教育专业
中国古代汉语是中国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传承的根基。学生在小学阶段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学习并行,相辅相成,让精典的国学文字伴随孩子们的成长。 本书分为上、中、下3册。上册受众定位于一年级学生,内容包含弟子规节选、论语、古诗、声律启蒙节选。中册受众定位于二、三年级的中段小学生,内容包含弟子规、论语、古诗词、古文、声律启蒙节选。下册定位于小学4年级及以上的高段小学生,内容包括论语、古诗词、古文、声律启蒙节选、对联等。各册学习内容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势态。 所有内容
“双减”后如何“双增”?如何进一步优化学生的作业?如何借力信息技术,精准施策,优化作业方式,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本书是李雪梅名师工作室研究课题“智慧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行为策略研究”中关于项目式作业的研究内容和实践案例。本书分为两篇,上篇主要阐述智慧课堂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项目式作业的内涵、意义、原则和策略,下篇对应上篇的研究分成知识结构类、综合实践类、调查研究类、文化浸润类、学科融合类、阅读写作类、探究实验类7个类别,每个类别都解读了内涵、方式和价值。同时本书以北
自建校始,家校共育是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的一大办学特色。将家长学校建设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建立“一中心三梯队”的家庭教育服务队伍;建以专家、教师、家长、社会为主的资源库,以及家校社共育实践基地等,共同策划开展家庭教育活动。 本书分家校社共育的变革与创新、家校社共育的基本内涵、家校社共育机制构建、家校社共育课程体系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案例、未来发展目标及展望六个章节,全方位全视角阐释新时代家校社共育体系探究,为成都市乃至于全国的同类研究学校提供借鉴。 在“家校社共育机制构建”章节,探
人在语言中,人不可能离开语言而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语言环境的熏陶下,孩子慢慢地建立了事物与单个词意之间的连接,在生活和时间的推进中,孩子不断地积累单词,习得简单的串联单词的“语法”,于是,能表达基本意思的语句开始形成。从学说话,到会说话,是孩子成长的一次重大飞跃。从此,“有意义说话”成为可能,并必然得以发展,也就是说,“对话”大门全面开启!本书以银城小学二十多年的儿童对话教育探索为背景,探究儿童对话的深刻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
本书致力于小学二年级学生生存能力的训练,分为“我是自理小能手”“我是理财小能手”“我是表达小能手”三个部分。 “我是自理小能手”设置适合小学生操作的烹饪任务,介绍食材的生长周期、营养价值和搭配,以及用餐礼仪,同时指导烹饪实操步骤。 “我是理财小能手”主要教学生认识各国货币,建立财富观念;参与理财实践;推荐实践参观走访,了解不同职业特点;学习制作简历,模拟应聘流程。 “我是表达小能手”以周为单位进行训练,每周一主题,每天一话题,教给学生表达注意点,鼓励学生和同伴进行演讲训练,提升学生的表
本书为教师用书。《小学劳动教育教学指南》为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校长江净帆教授与重庆市珊瑚鲁能小学校长刘君共同开发,旨在为当前劳动教育具体开展提供借鉴,本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大部分。理论篇重点帮助小学老师普及劳动、劳动教育、小学劳动教育的具体理论和教学要求。实践篇聚焦日常生活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劳动领域,依托重庆市珊瑚鲁能小学劳动教育具体实践,开发出九大劳动教育主题,形成各年级层次劳动教育目标明确、劳动内容递进式进阶、劳动形式多元丰富、劳动评价有效落地的劳动教育教学指南。
本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引论、主线教学的概述、主线教学的学习机理、从文本走向经验的主线教学、从文本走向经验的基本路径等。
本书结合新时代学校美育政策要求,以推动学校戏剧美育为着力点,聚焦戏剧社团在学校戏剧活动中的功能性体现与能动性挖掘,力图借助戏剧社团这一载体在推动戏剧美育落地实施的同时,同步推动以戏剧为切入点的一、二、三课堂联动建设。具体从剧团定位、剧团名称、指导教师、剧团架构、剧团章程、排演场地、首演剧目、经费来源、成员遴选、活动时间等十大维度展开小学戏剧社团的建设实践指南,进而从积极参与各类赛事、用情挖掘区域文化、注重代表剧目沉淀、扎实立足学校定位、创新探索课程融合、支持培养指导教师、锐意争取剧场建
本书基于小学音乐教师致力“器乐进课堂”的教学实践,探索并归纳可复制的、可推广的教学模式和可借鉴的特色课程文本;使学生在学习音乐作品,包括学唱歌曲、听赏音乐的过程中,既学会固定音高乐器的演奏技能,又借助乐器的功能丰富音乐感受、深化音乐体验,辅助学生从听、唱、奏、创等多方面提升音乐能力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