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作为一种韵文体的叙事文学样式古老而源远流长,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创作出来的崇高叙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文化的象征与丰碑,是“一种民族精神标本的展览馆”,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东西文化传统中蕴藏着宏富的民族史诗,本书从中精选出流传较广、具有代表性的18部史诗,对它们的人物形象、故事内容、思想主题等进行了详细的述论,阐述了它们独特的美学品性,展示了世界各地民族史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引导读者对史诗有更深入的理解。
“中外文学对话”系列活动是由鲁迅文化基金会策划并实施的重大国际交流品牌活动,以鲁迅作为连接世界文化的符号,对话其他民族的文学大师,为推动中国优秀文化与经典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价值导向与引领作用作出积极贡献。本书收录每一届对话活动中的精彩论文,围绕鲁迅文学等作品,探讨中外文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历史,交流双方对中外文化与文学相关个案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国文化走向更广大的舞台。
在人文科学的研究中,对时间的分析始终被置于首位。空间仅被看作一个容器、一个无足轻重的舞台——众生的命运在此展开。但近几十年来,有生命之物的这两类基础坐标的关系逐渐趋于平衡。 本书思考了小说世界对空间的表现,并探讨其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在后现代环境中,对现实的感知被削弱,虚拟取得了胜利。从而,文学所属的模仿艺术得以提出一种解读世界的全新方式,即地理批评,它同时涉及文学理论、文化地理与建筑领域。
本书是刘益善所做的文学讲座合集,旨在鼓励青年学生与文学爱好者踏上写作的道路,用文学记录生活,反映时代发展、丰富精神世界,书中比较深入地探讨了读书与人生、红色写作、短篇小说技巧等内容,并对一些湖北知名的作家作品予以分析,可以视为对湖北文学发展的一次回顾与展望,对了解湖北文学的发展历程、学习写作相关技巧以及推动湖北文学的繁荣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是一本人文讲稿合集。全书包括十八篇文章,内容包括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与作家的使命感、红色写作、作家的三大功夫等,涉及写作、阅读、收藏等方面,文字生动流
科幻文学已诞生两百多年,中国科幻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科幻的发展,离不开对世界科幻经典的学习。本书汇聚了30位科幻作家对31部科幻经典的阅读心得,传达了作家们对今日世界的忧思,带有相当鲜明的当下印记。所谓的经典,是那些在我们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时会想到的作品,因而能够常读常新,读者可以从这份有限的书单中,感受到阅读经典的无限乐趣。
《科幻理论的未来版图》综合分析,指出未来科幻理论发展可能围绕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对通过哲学思考,拓展对科幻本质的认识。在跨越认知、思想边界探索、思想实验等方面,科幻文学和相关艺术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这些优势还没有被广泛开发出来。其次是当前科技变化对科幻的影响,会导致科幻理论形成一个跟学科重叠的重要方向。这个方向不但朝向科技发展,也朝向伦理和消费与社会文化的发展。第三是在研究方法方面,科幻理论的研究可能更多结合当代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科技,并且逐渐从博物学走向演化学。对所有这些方面的研究,我觉
“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些阅读经验整理出来,和喜欢文学的朋友们分享,让文学大师距离我们更近,也让我们走进文学大师创造的瑰丽和绚烂的世界。” 《大师创造的世界》是读书达人、著名作家邱华栋多年累积、精心遴选的阅读笔记。作为深受世界文学滋养的当代文学名家,邱华栋在《大师创造的世界》中将目光聚焦于19世纪下半叶至今,对世界文学格局产生深刻影响的十数位大家:从乔伊斯、卡夫卡等欧洲现代主义小说大师,到海明威、索尔·贝娄等“二战”后美国小说巨擘,再到鲁尔福、加西亚·马尔克斯等拉美“文学爆炸”巨匠……
本书共收录95位西语美洲当代作家(其中有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6位塞万提斯奖得主),涵盖了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乌拉圭、秘鲁、委内瑞拉、古巴、尼加拉瓜、波多黎各、巴拉圭、危地马拉和玻利维亚等国。内容上涉及“爆炸文学”“爆炸后文学”和世纪之交的“西语美洲新小说”。按照“当代外国文学纪事”丛书的体例,每位作家有一篇个人介绍和一部作品赏析。
在前言部分对通俗文学进行界定,细述西方通俗文学的历史发展、读者群体以及与其他媒介的互渗;接着在主体部分对不同的通俗文学类型进行介绍,其中包括对每一种类型的溯源、特色分析、主要作家以及个案研究;最后是总结,即在互联网时代西方通俗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书特色: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明白晓畅的文字对新世纪的西方通俗文学进行阐释和品读,传达通俗文学中的伦理思想与美学价值,材料新颖,通俗易懂,使读者对新时代西方通俗文学有个概览式的了解,激发读者阅读西方通俗文学的兴趣。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 结项等级为优秀。科幻小说是一种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发展的叙事形式, 在叙事中所展现的未来世界往往具有一种特殊的乌托邦能量。本书结合具体的科幻文学作品, 分析了科幻的文本基础、未来要素、当代意识、书写形式以及具体的结构方式。具体的科幻乌托邦具有一种基于希望的想象辩证法, 它所指向的是一种未知的东西, 超出我们过于熟悉的日常经验之物, 从而出人意料地变成了对于我们自身处境的反思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