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于《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等文献及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本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论证及回答,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线上筑牢“绿水
本书从土地资源供需平衡关系入手,建立了一套具有平衡态意义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与技术体系;由国家、地区到丝路沿线,定量分析了绿色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土地资源供给能力和食物消费水平;从人粮平衡到人地平衡,从土地资源承载力、承载密度到承载状态,系统揭示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土地资源承载力及其时序变化规律,并针对重点区域和国别提出土地资源承载力谐适策略和提升路径,为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前瞻性建议。
本书写作目的是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发展历程。本书将这一历程划分为初步发展期、丰富发展期、深化发展期和系统完善期四个阶段,并从历史条件、基本内容、影响因素、建设成效、基本特征、实践价值等多方面分别对每一阶段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行分析阐释。最后总结概括揭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本书分为四篇十六章,分别从环境管制的基本理论与国际经验、市县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不同行业的环境管制研究记中国绿色繁荣之路四个大的方向出发,深入研究了环境管制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美国和日本环境管制政策对中国的启示,总结研究了三个市县的绿色可持续化发展调研实例及两个问卷调查,重点研究了环境管制对钢铁行业企业行为、环境绩效、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重污染行业环境管制强度提升对经济的影响等,进而研究了中国省级环境管制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从不同的视角对中国可持续绿色繁荣之路进行了研究。
本书是关于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历程的总结评估和国内外实践经验借鉴的研究性书籍。首先以广东省第一个中长期环保规划的实施评估为脉络,对全省十几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和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剖析现实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进而,立足国际视野、一流水准,全面分析广东在国内外环境经济发展大势中的主要区位,建立模型开展美丽广东建设的总体进程评估,剖析影响美丽广东建设的关键环节。最后通过总结一系列国内外实践案例经验,探索符合广东实际的经验启示,并从美丽的内涵出发提出美丽广东建设的对策建议。
本书介绍了中亚地区的水资源、粮食、能源和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水-能-粮一生态系统纽带关系的角度系统研究了四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和压力传递机制。水、能源、粮食、生态的综合稳定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将四者作为整体来综合分析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的纽带关系。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并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必要理解中亚各国水-能-粮-生态系统纽带关系。本书定量评估了中亚各国水-能-粮-生态系统压力状况,发现了中亚地区国家之间部门压力的传递性,并揭示了压力的传递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