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污染源由于其影响范围广、涉及对象多、产排污环节复杂,一直作为环境监管的重要对象,污染物产生、排放量核算方法与统计一直是我国工业污染防治管理体系中最迫切的需求。本书以我国工业污染源产排污核算方法体系为研究对象,在简述国内外系数法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我国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进行了对比研究,同时通过分析部分重点行业在我国不同工业化进展时期的产排污水平的变化,提出我国工业污染源核算体系的设计、构成、改善路径,为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化、科学化、法
本书将从土壤黏粒的形成、分布入手,介绍土壤黏粒界面的吸附-脱附过程、黏粒结构铁的电子传导作用、黏粒晶面的性质各异性、界面自由基的形成机制和性质变化,并结合污染物在其表面的转化和反应过程,向读者展示土壤黏粒界面的各种瞬时变化和长期结构演变。本书还将结合目前我国土壤黏土层的污染现状,向读者介绍几种常见的黏土层污染修复的方法,如热脱附、电动修复,以及改性黏土对农田土壤污染的修复等。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会进一步理解土壤黏粒的作用和界面反应的机理,为下一步的土壤深层土壤修复奠定理论基础。
本书介绍了国内常用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阐述了常用修复技术的原理、适用性、系统构成、主要设备、关键技术参数、主要实施过程等内容。基于水土共治的修复理念,介绍了地下水可渗透反应墙技术;基于以风险管控为核心的土壤污染防治思路,详细介绍了重点行业企业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目标、程序和实施方法。
本书围绕河流生境修复中的水动力学问题,以水生植被、漂浮植被和典型鱼类等水生生物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水生植被影响下的水流结构和物质输运规律、缓滞河段藻类繁殖与暴发的水动力机制、典型流场中的鱼类游泳行为特性及水动力-水质-水生物耦合数值模拟技术等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介绍这些理论在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应用,包括洲滩植被化守护、鱼类生境保护与修复、生态调节坝“调度控藻”等。本书旨在推动生态水力学研究的发展,使读者可以了解并掌握生态水力学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也可以让他们学习到一些实用的生境修复技
本书围绕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修复理论及江苏实践,首先进行耕地重金属污染及其安全利用与修复概述,随后重点介绍耕地重金属污染源解析与控制技术、风险评估、安全阈值及类别划分、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筛选、重金属污染耕地的钝化调控原理与技术、水分调控原理与技术、养分调控原理与技术、植物修复原理与技术、种植结构调整技术、修复效果评价技术,最后介绍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设备和修复剂施用设备。
本书聚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政策设计,主要围绕两个核心问题展开论述:第一,为什么生态补偿政策能够解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难问题?第二,如何设计科学合理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补偿政策?作者以“福利分析—补偿设计—政策设计与优化”为逻辑主线,在剖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补偿与人类福利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利益相关者博弈模型,解析生态补偿的作用机理;采集1236份城乡居民调研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分析基于农户受偿意愿和城镇居民支付意愿双重视角的补偿标准、符合农户选择偏好的补偿方式设计
本书主要介绍环境污染治理及典型案例分析,包括环境污染的相关基础知识、城市大气污染产生的原因和成分分析、植物对大气污染的防治效果综合分析、水污染形成原因和监测、植物改善水质的作用、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评价与设计、土壤污染治理及案例分析等。本书可供从事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人员以及环境科学相关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