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艺术理论研究专著,内容涉及现代主义、现代性、后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艺术讨论。全书共分为四个章节,在前面两章中讨论了文化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并论及空间及建筑美学,在后面两章中围绕后现代主义展开,论及新媒介、当代艺术及具身认知。本书以媒介、身份、具身认知三个论题为线索,由绘画、设计、戏剧、美术理论等不同角度切入进行讨论,串联起美术、美学及设计在现代、后现代及当代的语境中的发展,是对现代艺术讨论视角转变的一次新尝试。
本书主要讲述了形象色彩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通过形象色彩认知、形象色彩诊断、服饰色彩与服饰风格、个人形象色彩设计四个项目,十五个任务的内容设计,从认知形象设计到认知个人色彩体系,从个人色彩与TPO原则到服饰色彩与风格,从化妆造型改变个人色彩到具体案例分析,按照任务实施路径展开学习,达成学习三维目标。
《视觉艺术与叙事传达》以视觉传达设计模块化教育体系为基础,教授学生将文字转化为图形和图像,达到图文相符或以图形和图像来叙述故事的目的,并通过动态化的图形和图像来展现故事内容,建构视觉化的语言,使信息以形象化的形式呈现,使视觉传达创意成倍增加。 本书共分为3个章节,分别为:第1章课程介绍和教学目标;第2章课程任务;第3章课程总结及反馈。 本书是湖北省一流课程“视觉艺术与叙事传达”配套教材,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行业爱好者的自学辅导用书。
大数据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特征:文化与科技融合、新兴文化业态涌现、文化消费更加多元、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这些特征清晰地勾勒出当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轮廓,同时也显现出消费文化的新趋势。面对当下文化创意产业与消费文化发展态势,本书从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大众传播学及高维艺术学等五个领域的理论视角,深入阐释现代消费文化的勃兴、艺术观念变迁等现象,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全新内涵、剖析当前文化创意产业供求趋势,还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趋向探讨新技术引领下把控传媒、引导消费文化、培育大众消费认知力等
本书作者基于自身十分丰富的对于古典文学艺术的审美鉴赏经验,将心理学的“科学性”研究引入美学理论阐述和拓展,探讨对艺术形式的感知与人的生理、心理、情感反应之间的关联性。该书的副标题明确点出“心理美学导论”,可视为欧洲美学“新科学”趋向进入英国美学传统的一个显著标志。 “心理美学”作为跨学科性质鲜明的理论研究,在现代美学史发展历程中具有颇为重要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尝试打通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领域之间的通道,以崭新的视角来展开研究,也为其后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本书作为一部导论,将较新颖的理论思路
《信息设计与品牌塑造》精选数十项编者参与、指导的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案例,收录学科前沿的理论著述三篇,创新设计师访谈四则,系统向读者介绍了“信息设计与品牌塑造”这一多媒体时代的新兴学科的发展前景与重要性。
本书是作者对其多年从事的艺术批评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提炼,全书将宏观而深刻的哲学理论与重要而具有代表性的批评实例相合,以期构建一部囊括艺术批评史、艺术批评哲学与艺术批评实践的实用概览手册。全书以平实可读的语言,为对艺术批评领域感兴趣的普通读者介绍了一种重要体裁,提供了一部综合全面、丰富易懂的专业读物。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从批评流派缘起到2000年以来艺术批评演变的历史,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艺术批评领域的发展脉络;接下来分别探讨了一系列与描述、阐释和判断这三个主要批评活动相关的具体问题;最后详细论
这是一本符合大众配色需求的全能配色宝典,配色内容涉及平面设计、文创、插画、家居装饰、时尚穿搭等多个领域。本书将为读者打开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引导读者从不同的配色主题发散思维,将配色方案进行实际运用,提高自身的审美。全书从简单易懂的配色思路引入,分为3个部分进行讲解。第一部分从常用的单一色彩入手,展现同色系的配色效果,并配以丰富精美的摄影图片和详细的配色方案。第二部分以配色表现的意象为核心,通过意象关键词划分出打动人心的色彩风格,并从平面设计、文创、插画、家居装饰、时尚穿搭等角度展示色彩的应用,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