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整理和收录了部分与黄河郑州段有关的地方志和二十五史等典籍中的史料。所涉地区包括郑州市下辖的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金水区和中牟县等黄河沿岸区县市。收录的史料,按照内容可分为水系、漕运、治水、堤防、灾祥、名山名胜、人物、战事、艺文、碑志、城池、建筑、交通、疆域、沿革、滩地等。这些史料真实反映了古代黄河郑州段及其沿岸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理、宗教信仰、自然灾害、治河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再现了鲜活的黄河历史,以期对学界研究黄河郑州段有所裨益。
本书是一本关于黄河的综合性、系统性著作。全书分为九篇,共二十七章。以黄河约3亿年的地质地理史开篇,讲述了现代黄河面临的水资源、洪凌泥沙、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势与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工程方略,包括黄河干流水沙综合调控的七库骨干工程体系,作为国家水网主骨架的跨流域南水北调工程,黄河流域绿色水电能源开发以及对未来智慧黄河的憧憬,还从历史文化视角探讨了黄河变迁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为读者图文并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黄河过去、现状与未来。本书内容突出黄河的新变化与高质量发展,集自然、人文、科学、技术、工程为一体。
明代以降,来渝民众为维系家乡关系、建立商业秩序纷纷建立会馆,其中八省移民所建的会馆最具有代表性。随着社会的需要,经济的发展,八省会馆不仅是一个地域组织,更发展成为拥有实际馆址、掌握地方权力的综合机构。清至民国时期,八省会馆不仅在协助本省民众营生、调解民众纠纷、制定商业经营规则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更活跃于保甲、厘金、育婴、赈灾、办学等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八省会馆其自身亦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如出省客长的选举条件、会产的争夺等,导致会馆与民众、会馆与会馆、会馆内部不断产生矛盾纠纷,威胁会馆发
作为专门研究过去的学问,历史学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呢?基于这样的思考与使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于2016年面向全社会开设了“丝绸之路系列公益讲座”。该系列汇聚了在丝绸之路研究领域著名的海内外学者。各讲稿经整理后集结成册,内容涉及丝路研究的历史、考古、宗教、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是了解丝绸之路的入门好书。
本书是由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出版的系列辑刊,计划每年出版2辑。以介绍丝绸之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学术著作书评为主要内容。本辑收录论文9篇,书评2篇。
本书是由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出版的系列辑刊,计划每年出版2辑。以介绍丝绸之路考古、历史、文化研究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的学术著作书评为主要内容。本辑收录论文12篇,书评1篇。
京西古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一笔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重要组成部分,京西古道已然成为门头沟区一张金色的文化名片,在实践过程中,愈加发挥显示其文化张力与价值魅力。 本书以人文视觉、文化审美的叙事角度,通过时空感、历 史感、生命感、价值感强化调动,来展现京西古道文化魅力,强调古道文化审美体验。展示了京西古道的起源、演变及其历史文化,阐述其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并对古道文化的发展及利用进行了有益探讨。书中精练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卓尔不群,使人耳目一新,油
本书以重庆市为例,参考相关地图、笔记日记、报纸新闻、回忆录、公文等资料,研究了重庆1891年到2011年120年间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动态变迁。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界,研究大致分为两个“甲子”。第一个甲子,重庆在屈辱中开埠,经历了军阀混战、国府西迁、重庆大轰炸、国府还都等重大事件;第二个甲子,重庆经历了解放、城市接管、三线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直辖、西部大开发等重大事件。全书共分为9个章节,第1-2章简要介绍城市空间变迁分段和历史追溯;第3-5章介绍第一个甲子的城市空间变迁;第
本书梳理了百年来特别是近四十年来我国地理课程发展与改革的历史脉络、评释了其中的影响因素和内在逻辑 ,前瞻了国外地理课程发展与改革的趋势 .综合了我国地理教材发展与变化的基本路径以及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新教材的鲜明特色 .基于学生取向 ,提出了地理教材编写的基本策略和 “好教材 ”的评价准则 .论述了地理教学的理论基础 ,厘定了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规范 .依据学科特性 ,揭示了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范畴和实现机理 .探索了面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学业评价及试题命制的方法 .以地理教师专业发展为要旨
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是要探索并解释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迁、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社会人文空间衍变的复杂过程。它将人的能力(理性的与感性的)与大地紧密结合起来,并展示人类历史行为的空间维度,这是观察世界的特殊视角,是理解历史的必要路径,这种视角与路径是不可替代的。历史地理学作为学科的形成,是人类智识发展的必然成果。它以生存世界的丰富性为前提,揭示其间隐含的错综关系;它以人类的本质为旨要,论证文明的多维特征;它以理性反思为基础,为前瞻提供智慧。历史地理学所关注与叙述的知识类型、人文理念、地方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