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新书资讯
新书推荐
点击返回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图法 【D69 政治制度史】 分类索引
  • 清代盛京五部研究
    • 清代盛京五部研究
    • 李小雪著/2023-9-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清初,清廷为“隆重陪都”仿效京师六部在盛京设立户、礼、兵、刑、工五个部,统称为“盛京五部”。本书以“盛京五部”为研究对象,对五部的沿革、机构、人员、职能,以及五部与清帝、其他衙门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内容涉及清代盛京的行政设置、土地、户籍、词讼、礼制、军务及旗民关系等,是学界首部对盛京五部进行全面、整体研究的学术著作。

    •   
      ¥64.80¥10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17
  • 明朝之宦者当国
    • 明朝之宦者当国
    • 郑云鹏著/2023-9-1/团结出版社
    • 本书分为3章内容,根据丰富的史料,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明朝宦官政治的前因后果和对明朝历史发展走向的影响。本书视野广阔,不局限于明朝一朝的宦官政治,而是追溯到明朝之前的宦官政治变化轨迹,力图详细说明对明朝宦官政治有影响的历代宦官干政现象。同时,不仅着眼于明代宦官政治对明朝历史发展的双重影响,而且又有细节的描述,具体到对明朝不同时期政治有重要影响的宦官故事入手,以个案解读整体。对不同时期明朝宦官的评价,又不限定于传统的旧有评价,而是基于史料根据新视角有全新解读。

    •   
      ¥47.40¥79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4
  • 乾嘉时期游幕学者的生存境域与学术生态
    • 乾嘉时期游幕学者的生存境域与学术生态
    • 丁喜霞著/2023-9-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包含引言、正文、结语和四个附录。正文分四章,第一章从人员数量、年龄结构、作幕时间、籍贯、游幕地域的分布及变化等方面,对乾嘉时期游幕学者进行时空观照;第二章从社会环境、区域环境、功名、出身、家境等生活景况方面,探讨乾嘉时期游幕学者的生存境域;第三章结合不同幕府和学者群体的发展变化,分析游幕学者的学术活动内容及其学术贡献;第四章从游幕学者在不同幕府的学术环境、学术活动方式和特点、人际关系、学术生态模式等角度,揭示乾嘉时期游幕学者的学术生态,力图对乾嘉时期游幕学者学术发展的社会与文化基础

    •   
      ¥100.80¥16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1
  • 宋代科举与文学
    • 宋代科举与文学
    • 祝尚书著/2023-8-1/中华书局
    • 《宋代科举与文学》由祝尚书著

    •   
      ¥88.80¥14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1
  • 知人论学
    • 知人论学
    • 汪洪亮著/2023-8-1/中华书局
    • 本书是一部民国时期边疆研究学术史的著作,但与一般介绍学术发展脉络、评论人物学术成就和思想的著述不同,作者有意识地将人作为主体,强调学人所处的时代、人生经历与学术成就之间的关系,将学人的知识生产与思想传播融入人生的喜怒哀乐之中,通过解读日记、书信、个人自传、未刊档案、学人著述等,带领读者走进学人的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人生,品味学人文字的真意,文章不乏可读感人之处。书稿分七章。第一、二两章纵论抗战期间,面对民族危亡,边疆危机,中国边疆人类学学人砥砺奋发,重新厘清边疆观念,提出建设边疆主张,

    •   
      ¥40.80¥6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4
  • 中国的社与会(修订本)—人民文库(第二辑)(历史)
    • 中国的社与会(修订本)—人民文库(第二辑)(历史)
    • 陈宝良 著/2023-7-1/人民出版社
    • 社与会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单位。社、会并非上层规定下的行政机构,而是产生于民间的自发组织。作为一种非公组织的会社团体,显然代表了民间力量的崛起。结社或结会与年节、同乡、宗族,共同构成传统中国人情交往重要的四个联结纽带。全书由“绪论”开篇,下分5章,书末为“余论”,系作者积10年功力的结晶。作者在详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排比、归类及分析,将中国传统社会析为以下四种类型:如第一章的“政治型会社”,第二章的“经济型会社”,第三章的“军事型会社”和第四章的“文化生活型会杜”。在这一框架

    •   
      ¥70.80¥11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6
  • 王制到民时:秦汉月令演变研究
    • 王制到民时:秦汉月令演变研究
    • 霍耀宗著/2023-7-1/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 先民对自然节律的把握,其源起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通过对《夏小正》《诗经·七月》《逸周书》《管子》《吕氏春秋》十二纪,以及各种出土材料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自先秦开始,民众对月令经验的总结和积累日益深厚,官府以时序政的模式不断成熟,知识精英也从不同层面推动月令文化品质的提升。这为《月令》被采择编入《礼记》,实现由诸子百家言向经学的跃升奠定了基础。汉代倡行以经治国,在行政改良、法制损益、礼制改革等方面,不断援引《礼记·月令》,从而将天子施政的立意,从朴素的因

    •   
      ¥47.08¥79.8折扣:5.90折  当前库存:1
  • 君臣之际
    • 君臣之际
    • 祝总斌著/2023-7-1/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收录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祝总斌教授关于中国古代政权与学术的论著十余篇, 从皇权、宰相、吏胥、取士四个角度, 选取《略论中国封建政权的运行机制》《试论我国封建君主专制权力发展的总趋势--附论古代的人治与法治》《正确认识和评价八股文取士制度》《〈四书〉传播、流行的社会、历史背景》等, 论述中国古代政权与学术的一些特点, 对中国古代的最高权力、国家治理、官吏来源等重要问题, 分层次地进行了探索; 另外收录作者关于《史记》的文章四篇, 尤其是对《史记》的“崇儒”与“颂汉”问题, 

    •   
      ¥52.80¥8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15
  • 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第二版)
    • 北宋晚期的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第二版)
    • 方诚峰 著/2023-7-1/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北宋哲宗、徽宗朝(1085-1125)的政治史。为避免将政治史简化为政治斗争史,本书从政治体制与政治文化入手,重新梳理了北宋晚期纷繁复杂的政治演变过程,进而试图理解中国古代王朝政治的特质。首先,全书始终围绕宋代“士大夫政治”这一大主题,说明其多层次的理想在北宋后期政治实践中逐渐异化的过程,而前人多所强调的党争、腐败等北宋晚期的政治困境,就是这一异化的副产品。其次,本书从技术与观念的层面,说明了帝制政治在北宋晚期展现的弹性与多元性,而非某种固定的趋势,这也是为了跳出泛论君权强弱大小

    •   
      ¥54.00¥90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21
  • 东汉清议与士人文化新变研究
    • 东汉清议与士人文化新变研究
    • 孙立涛著/2023-6-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以东汉士人清议活动及由此引发的士人思想文化变化作为研究对象。书中对清议的文化涵义和古代清议传统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考察, 系统梳理了东汉士人清议产生的时代因素和文化背景, 并就党人清议和名士清议的表现形态及其政治性与舆论性进行了探讨, 补充或纠正了前人相关成果中的不足。在对清议的方式与传播方法作出分析的基础上, 书中着重探讨了清议活动中衍生出的士人文化类型, 并就清议与散文尤其是述德性碑文创作的关系、清议活动中的谣谚艺术及其政治文化意义、名士品评人物过程中新创的题目文化及其影响三个方面

    •   
      ¥58.80¥98折扣:6.00折  当前库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