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外左翼学者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即南北差距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许多国外左翼学者认为南北差距是一种全面整体性的差距,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距,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差距。《全球鸿沟,底层的言说:国外左翼学者视野下的南北差距问题研究》通过分析整理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南北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作了全面研究,有助于正确了解和看待南北差距问题,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也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国道路的价值和意义,推动人类命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文库》收入了作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其中,除了第二篇《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后果分析》,全都发表于作者在当代中国研究所工作时期。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文库》收入的成果体现了作者在当代中国研究所工作以来的学术背景,覆盖了中国当代经济史和中国当代社会史两个方向。全书分“城市化与‘三农’问题研究”“民生改善与社会进步研究”“人口与社会变迁研究”三个版块。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以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已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对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历史进程和历史经验、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协调发展路径的探索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与绿色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对区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交叉研究领域中相关问题,如资源型城市转型、区域空间规划、城市群污染产业布局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书的出版对于全面总结中国经济社会
人口年龄结构的阶段性转变会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巨大转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本书从中国西部地区层面着眼,针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及经济结构的影响,深入地开展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是新中国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思想史、经济制度史、宏观经济史、产业经济史、区域经济史、资源与生态环境史、财政史、金融史、对外经济关系史等。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史研究室自2001年成立以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研的布局,将经济史研究逐步拓展和深化。本书以“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及其实践”为主题,收入相关论文27篇,从战略思想、经济政策、经济运行、实践调研四个角度呈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的研究成果,有利于读者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领域的一些情况。
本书为虹口区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的口述史,1979年中央提出并实施对口支援工作以来,虹口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援外干部把对口支援之地作为“第二故乡”,积极建功立业、历练人生,留下了一个个体现虹口区和对口支援之地深情厚谊的生动故事,为总结虹口区对口支援工作的历程,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通过口述记录和研究出版、系统收集保存虹口区对口支援西藏、云南、新疆、江西、青海等工作历史,对于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进一步促进虹口区和对口支援之地的改革发展,进一步激发虹口区援外干部的“精、气、神”,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处于急剧的经济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型、对外经济关系转型、社会结构转型,如何认识新中国70年的经济发展和制度变迁,做到历史与逻辑的一致,始终是新中国历史研究者的责任。
本书试图从新中国所肩负的工业化重任、发展经济的目标和途径,为之建立的制度和采取的政策等方面,来论述新中国在经济发展中要处理好的几个重大关系。例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的关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关系,沿海与内地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城市与乡村的关
本书以1949以来中国实现跨越发展为主题,在对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的跨越发展进行全面系统考察的基础上,基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实现跨越发展的道路探索、政策选择、历史经验及其对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意义,以及实证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国实现跨越发
本书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政策,特别是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过程,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继续对原工商业者进行团结、教育、改造和发挥他们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工作。书中最后部分简略地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原工商业者作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们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工作和活动。
本书共10章,主要内容依次在世界经济结构变迁的历史、现状、趋势与方案层面上延续了《新结构经济学》《繁荣的求索》《从西潮到东风》《超越发展援助》《战胜命运》等新结构经济学系列著作的核心内容。 第1章概述了世界经济秩序、格局、理论与思路的变迁,作为全书的绪论。第2章在更广阔的世界历史视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