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学中的风险学派和行为金融学派在争论什么?三因子定价模型真的可以建立在风险-收益补偿的微观基础之上吗?基于公司基本面的因子量化投资是否可以获取无风险套利收益?价值因子在近年来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以上问题既是现代金融学长期关注的问题,也是本书集中探究和尝试回答的基本问题。在我国倡导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这一时代背景下,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既具理论价值,亦兼具现实意义。 本书从价值溢价的成因与消失之谜这两个视角入手,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在对以美股市场为蓝
经过40年左右的发展,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中国债券市场已经形成了银行间场外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分工互补的债券市场体系,并具有了多元化的投资者结构、多样性的债券产品以及较为完善的市场基础设施。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在支持宏观调控、促进改革开放、改善社会融资结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书针对中国债券市场前沿性、基础性的一些重要问题,基于金融理论视角,依据翔实的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完善和发展提出了相应
本书系统归纳全球投资趋势,围绕美国、欧盟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对外投资战略,梳理数字时代国际经济合作新趋势,总结我国利用外资与投资环境的现状,从理论角度对我国吸引外资的区位竞争优势演进做了分析,得出新时期我国打造利用外资新优势战略的方向和重点,并从国际经济合作的中国方案、大力推进政策创新、优化外资营商环境、发挥载体平台功能优势、改革外资管理体制、积极应对逆全球化造成的挑战等多个角度提出优化路径。
在国家社科基金专项“深化营商环境建设研究”(18VSJ069)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信息技术驱动的我国营商环境优化研究》(20&ZD071)的资助下,以徐现祥老师领头的中国营商环境调查课题组于2018年至2022年连续开展了五轮全国实地调研,持续追踪记录我国“放管服”改革的新进展和新问题。从2018年开始,基于每轮实地调研的一手素材,课题组连续撰写和出版《营商环境调查报告》(2018~2022)。本报告是课题组基于2022年7月至8月覆盖全国19省区市的35市(区)的13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助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山东不仅是经济大省,而且是碳排放大省,在山东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书以山东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为视角切入,以“形势研判+问题导向+破题思路”为研究主线,结合山东发展实际,提出“双碳”背景下山东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实践突破,为走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决策参考。
这是一本关于宏观经济周期与资本市场研究的经济类著作。全书在大国博弈、科技为王的时代背景下,阐述了数字经济发展历程及数字科技赋能下的金融创新,并将数字经济与绿色金融有机结合进行前瞻研判。该书结合市场大热点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进行分析,强调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数字产业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进而提振我国消费与投资增速,提升产业生产与服务效率,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实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该书结合市场大热点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进行分析,强调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数字产业
本书首先在吸收有管理的资本账户开放的思想基础上,分析了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及资本流动突停的冲击,提出跨境资本流量合意区间的概念,即跨境资本流量处于合意区间时,资本流动不会对经济形成冲击,而当跨境资本流量超出这个区间就意味着可能会对经济平稳运行产生显著的负面冲击;其次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测算了中国跨境资本流量的合意区间,通过门槛模型测算了新兴经济体跨境资本流量合意区间;最后建议将合意的跨境资本流量作为资本账户管理的主要目标,以实现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和有序。
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共赢,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公共社会福利的重要议题。本书从地方政府引资行为的角度来探究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分析不同因素影响下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制约,并提出改善环境治理困境的关键在于转变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约束和激励,改变传统的引资模式、改革政府间财政分配体制以及加强环境规制与监督。本书拓展了环境治理与引资行为之间的研究,同时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外资结构的转型以及绿色发展方式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从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机构创新及金融制度创新等层面考察实体经济产业链条优化、空间拓展、产品及服务升级等金融支持的作用方式与影响路径,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判断。为了更好地促进金融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本书从需求、动力、能力、协调等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金融如何演进并变革我们今天的社会?本书全景式展现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创新路径,提供全行业数字化转型借鉴。
数字金融革命给金融业带来强大冲击,最显著的一点是数字技术使得大多数人能平等获得金融资源,改变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二八盈利模式,让金融能为大多数人服务。面对这一改变,商业银行将迎来更大的挑战。本书编者基于40年来从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工作经验,结合建设银行近年来转型发展的鲜活实践,提出了一个承载着万家忧欢的新金融模式大众金融,即数字化革命让金融能为大多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