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类地行星之一,火星探测将有助于认知太阳系各行星演化规律,探寻生命起源,是世界各国深空探测的热点。本书以火星探测为背景,从火星精确转移轨道优化、低能量捕获轨道设计、着陆轨迹优化与制导控制、火星-火卫系统探测任务设计等方面,总结和梳理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成果。本书紧密结合火星探测的任务背景与工程约束,既介绍了轨道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又介绍了新颖的轨道设计思想和方法。 本书可作为从事火星探测等深空探测领域研究的相关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飞行器设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的参
本书主要介绍了作者团队在太空目标轨道偏差演化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应用。全书共14章,第1-8章主要介绍非线性轨道偏差演化方法,包括研究现状、基本理论、多项式混沌展开方法、状态转移张量法、微分代数法、高斯混合模型、相对轨道偏差演化方法、轨道边值问题偏差演化方法。第9-14章介绍轨道偏差演化在太空态势感知系列任务中的应用问题求解方法,包括光学观测短弧关联与聚类方法、轨道机动检测方法、碰撞预警与规避方法、碎片云演化与撞击风险分析方法、小行星撞击预警方法、鲁棒交会轨道规划方法。
本书以探月工程科技重大专项为支撑,以国内从事重大专项工程研制的核心单位和权威专家团队的科研成果为基础,总结我国在月面自动采样返回探测器技术方面自主创新所取得的原创性科研成果,特别是对在多年航天工程实践中提出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应用。
本书面向大型复杂航天器高精度控制问题,提出一类新概念航天器——浮体式航天器,并闸述了其总体设计与控制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浮体式航天器的定义及设计要点、运动控制建模、整体稳定控制和主从协同控制系统设计等。
《走进天宫科普丛书》以天宫空间站为主体,结合人类历史上载人飞行任务,通过介绍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普及相关科学知识。丛书共三册,包括《空间站的一天》《太空实验·动植物篇》《天宫空间站·奇趣体验篇》拟于2022年11月出版。丛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激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热情,进一步营造崇尚科学、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文化氛围,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推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做出贡献。该丛书入选中国科协“2022年科普中国创作出版扶持计划”(第一档)
本书系统介绍了飞行器结构力学相关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全书共7章。主要包括飞行器结构及飞行器结构力学的任务、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及能量原理、杆系结构的静力分析、板杆结构的静力分析、薄壁梁的自由弯曲和自由扭转、板壳的小挠度弯曲与稳定性、以及有限元方法简介等内容。本书既可以作为航空航天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为从事航空航天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高温热结构是高超声速飞行器最重要的结构系统。本书第一章主要是介绍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总结分析热结构的发展演变历程和分类,针对未来的发展需求分析目前面临的关键技术挑战和发展趋势。第二章针对于经典的热力耦合问题,结合热密封和连接结构,给出典型的热力耦合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最后结合模糊数学介绍热结构的综合效能评价方法。第三章主要是针对高超声速多场耦合问题,重点介绍高超声速流动-传热与响应的耦合分析方法以及耦合因素的影响分析方法,并结合典型热结构给出多物理场耦合的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方法
热防护技术作为空间任务飞行器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飞行器面向工程实际应用时一个无法回避且必须突破的难题,它直接关系飞行器的飞行安全,该技术的突破对于实现其长航时远程打击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书介绍了空间任务飞行器减阻防热技术的新进展,主要包括新概念迎风凹腔与逆向射流组合体技术、减阻杆与逆向射流组合体技术、新概念逆向射流技术及逆向脉冲射流与迎风凹腔组合体技术,其中新概念逆向射流技术主要包含射流喷孔形状和数量引起的流场波系结构变化,进而诱导阻力和局部热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