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为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教材之一。通过画家和设计师对大学期间“艺术与设计的学习”进行剖析与思考讨论艺术和设计学习的异同,并介绍了各自的学习方法,讲述了只有在美术大学才能体会到的美术与设计学习的魅力!全书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在美术大学应该学些什么,简要阐述了美术教育的意义;第二章艺术的学习,简述人类艺术发展史,讲解艺术绘画、艺术否定、色彩与明暗、透视原理等艺术概念;第三章设计的学习,讲解图形设计、摄影与印刷、设计中的色彩、造型的符号化、构成的思考方式等最基础的设计概念;第四章对谈,为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七个模块,第一部分基础篇:设计,从基础出发、设计界的黄金法则,不可不知;第二部分实践篇:创意无限的造型要素,让设计与众不同、构成之道,如何在设计中玩转形式语言、色彩搭配的奇妙之道,让设计更具魅力、立体世界的奇妙之旅,探索设计的深度;第三部分赏析篇:设计基础赏析,解读美的密码。本教材具有系统性、实用性、创新性、互动性、多元性等特点,以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设计基础知识和技能。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室内设计、室内艺术设计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该图书为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基础教材之一。全书分为三章共十个课题,细致讲解了学习造型、色彩、版式设计这三个学习设计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第一章造型部分,教授学生理解多意图形含义、掌握透视原理进而掌握造型能力;第二章色彩,由人眼结构出发,简述我们看到的颜色究竟来源于何处。通过自制色相环,进行混色和比色练习,从而掌握色彩能力;第三章版式设计,拆解文字结构,并讲解人类版式设计简史,然后通过字体设计、文字组合、网格系统使用等课题,系统讲解版式设计的基础知识。
本书从标识、排版、绘画、平面设计、插画、色彩及电子设备等方面讲解在二度空间的影像表现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视觉传达基本概论,图形与视觉传达设计,文字与视觉传达设计,色彩与视觉传达设计,编排与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
本书是一本按动物、植物和矿物名称对自然界颜色进行分类的图书。本书首次出版于1814年,总共描述了108种颜色,纳入13个颜色大类中,如红、灰、蓝、棕等。每种颜色有一两句简短的介绍,并描述了这种颜色在自然界的哪些动物、植物和矿物中出现。
本书主要包括色彩构成概述、色彩的基本原理、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采集与重构、色彩的生理视觉与心理联想、色彩构成与设计应用六方面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色彩构成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本书遵循大学生对设计色彩专业知识的学习规律组织内容。全书分为感知篇(第一章)、认知篇(第二、三章)、接受篇(第四、五章)、创作篇(第六章)四篇,共六章,重点讲授了设计色彩的基本理论、核心原理、色彩规律及在实际设计中的运用,具体内容包含设计色彩结构体系、设计色彩对比与调和、PCCS 色彩体系的应用、设计色彩配色思路及方法、数字色彩、配色鉴赏。前五章是设计色彩课程的核心内容,第六章是课程知识拓展与提升。本书按照教育部高等院校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要求,突出“互联网+ 教育”、线上线下+ 翻转课堂、服务数字
本书以能力教育为核心,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 学会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思想。本书在注重理论分析的同时兼顾了实际应用价值, 改革了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内容, 突出了色彩的认知、采集、重构和情感表现能力的训练。为了优化教学过程, 开创了“手绘+电脑制作”并举的教学方法。本书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教学内容及方法新颖独特, 并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 可在较短的学时里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并非独立静观的事物,而是一个有广度的整体思维系统。本书是一本为艺术、设计、摄影类相关从业人士、学者以及中国传统色的爱好者准备的配色速查手册。 中国传统颜色关乎历史、文化、民俗等,本书精选最具代表的传统色彩,包括红、黄、绿、蓝、紫、黑白六大色系中的47种中国传统色,以及24节气的代表颜色,其中还包括280余种相关色,470余种搭配色系,560余种配色方案,160余种色彩应用方案。同时本书还言简意赅的讲解了颜色的特征、色彩意象和色彩搭配,每种颜色都附有CMY
为什么有些画会让我们产生某种错觉?艺术应该是美的吗?透视是如何工作的?谁偷走了米开朗琪罗的画?水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梵高是怎么画出富有质感的作品的?新古典主义与法国大革命有什么关联?从石器时代艺术、美索不达米亚艺术、古罗马艺术、中国艺术,到巴洛克艺术和波普艺术,本书介绍了艺术的定义、媒介、分类、构成元素,艺术史上影响深远的流派和思想,以及你想知道的关于艺术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