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和趋势出发,运用规范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对各类互联网金融业态的主要风险、监管现状和国际经验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总体思路、基本框架和政策建议。
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国民福祉的重要力量,而金融竞争力则成为支撑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鉴于此,本报告(中英文双语版)着眼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金融竞争力,引入全球金融治理的视角,对“全球金融竞争力”这一重要概念进行界定,通过考察金融业竞争力、货币竞争力、金融基础设施竞争力、金融科技竞争力和国际金融治理竞争力五个维度共57个指标,较为全面地衡量了32个国家或地区的全球金融竞争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需要促进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更好结合,特别需要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金融则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和核心,它们共同在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和要求,本书以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创新理论为基本遵循……
《中国金融报告2022》以“金融助力经济回归潜在增长水平”开篇,分为14个部分,从全球变局下的汇率决定和汇率制度、资本属性与银行风险、国有上市公司估值的典型特征与提升路径、房地产金融新变化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房地产金融新变化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系统性金融风险与现代金融监管、发展账户制个人养老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引导数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路径、数字人民币促进中小微金融服务、资本市场支持创新性企业发展、金融支持创新研究、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新市民普患金融、双碳目标与转型金融
本书旨在通过中美股市的行情复盘和对比,探寻A股所处阶段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由于美股市场的历史要远长于A股,且中美之间经济发展阶段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同一时期的A股和美股并不具备可比性。因此,本书不仅通过时间线的方式分别对两个市场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更是针对股票市场的不同方面,如流动性情况、投资者构成、行业构成、交易规则及市场监管等一系列主要因素,对中美股市进行比较研究,从美股变化规律中寻找A股目前所处阶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在比较中美股市的过程中,本书还穿插了对股市研究方法的讨论
风险投资不仅是新创企业的孵化器,同时也是为一国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血液、推动持续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由于管理条件、金融市场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的风险投资市场上风险资本的来源有所不同。何种背景的风险投资才是更积极的投资者?这一问题成为创业者、学者以及政策制定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书以受到风险投资支持的日本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揭示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对其投资战略的影响,并探讨其背后的机理,以揭示不同资金背景的风险投资的价值赋予差异性。本书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风险投资的认知
本书系统地研究了基金投资潮涌问题,首先构建基金投资潮涌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进而研究基金投资潮涌对各市场主体的负面影响,最后研究基金投资潮涌预测模型和防控路径。本书将研究对象限定在基金的投资行为是如何导致个股股价的暴涨暴跌这种现象,融合行为金融、潮涌现象以及物理共振的思想来阐释基金投资潮涌的发生机制,将其称为“基金投资潮涌”,丰富了个股股价暴涨暴跌事件经济影响的文献,为认识基金投资行为以及研究其市场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为分析股票市场波动原因提供了新的方向,对于我国推进资本市场快速、稳定发
本书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以基金经理羊群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理论框架和实证分析思路,对我国公募基金经理的羊群行为、成因及其投资绩效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本书首先构建基金经理羊群行为、成因及其投资表现的理论框架,参考并发展国外对羊群行为的刻画指标对我国基金经理的羊群行为进行分析,其次通过公募基金特征、风格、治理结构和基金经理特征等对公募基金的羊群行为进行解释,最后使用基金经理羊群行为对基金的投资绩效进行探讨,分析基金经理羊群行为是否可以增加基金投资收益并且减少投资风险,从而分析基金经理的羊群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不动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有效的金融模式不可或缺。中国公募REITs的诞生,是中国不动产金融探索道路上的新里程碑。迄今为止,我国公募REITs市场建设稳步推进,为盘活存量,优化配置,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增长模式转型升级等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契机。及时总结一年多以来各方探索的经验与观察,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基于此,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不动产金融研究中心与招商局集团旗下招商
本书以健全PPP基础性制度研究为主线,聚焦于PPP财政风险管理和PPP物有所值评价,以期在保障公共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公共资金的高效配置。在PPP财政风险管理方面,基于本书所构建的风险要素识别体系,实证检验了地方财政风险,分情景测算地方PPP债务空间,并探究风险的形成与传导机理;在PPP物有所值评价方面,提出定性和定量评价改进机理,创新性地将外部性调整值引入定量评价,以期反映项目的外部性增量,通过搭建PPP模式与宏观经济发展系统流图,刻画了PPP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