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制造技术概述、表面组装元器件及电路板、焊膏印刷、贴片胶涂敷、贴片、波峰焊、再流焊、清洗、检测及返修等SMT相关的基础知识及实用技术。 本书力求完整地讲述SMT各个技术环节,并注意教材的实用性。在内容上接近SMT行业的实际情况,知识及技术贴近SMT产业的技术发展及SMT企业对岗位的需求。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方便地认识到SMT行业的技术及工艺流程。
本书主要介绍印制电路板(PCB)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方法,采用的设计软件为Altium Designer 19(版本号19.1.7)。内容采用练习、产品仿制和自主设计三阶段的模式编写,逐步提高读者的设计能力。全书通过剖析实际产品,介绍PCB的布局、布线原则和设计方法,突出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帮助读者迅速掌握软件的基本应用,具备PCB的设计能力。本书重点突出布局、布线的原则,通过4个实际产品的剖析与仿制,读者能够设计出合格的PCB,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一个产品自主设计项目培养读者的产品设计意
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核心技术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是实现我国自主创新、自立自强的国之重器。集成电路设计作为集成电路产业重要的一环,关乎我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地位。 为了满足国内高等院校微电子专业本科及研究生阶段专业英语的学习需求,本书以英文的形式介绍了CMOS集成电路设计的相关技术。全书共为三部分: 部分为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以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和EDA工具; 第二部分介绍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带隙基准源、低压差线性稳压
本书阐述CMOS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知识,主要介绍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背景、MOS器件物理及建模等相关知识; 分析电流源、电流镜和基准源,以及共源极、共漏极、共栅极和共源共栅极等基本放大器的结构、原理、分析与设计技术; 然后分析电路的频率、噪声等特性,并进一步讨论运算放大器、反馈结构及其稳定性和频率补偿; 最后讨论与CMOS模拟集成电路相关的版图设计技术。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微电子及集成电路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领域工程师
本书在内容和结构上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和编排,进一步减少了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的内容,突出了中、大、超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的应用和数字系统设计,电子设计自动化等内容,既兼顾了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和经典内容。
基于FPGA的电子系统设计技术是21世纪电子应用工程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而基于FPGA的EDA和SOPC设计技术是当前电子系统设计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本书从Altera公司的FPGA+EDA软件+硬件描述语言VHDL+Verilog+SOPC Builder的设计方法出发,使读者在掌握了VHDL和Vetrilog HDL后,学习Quartus II、SOPC Builder以及Nios II IDE。
本书以Altium Designer 14为基础,介绍了电路设计的各种基本操作方法与技巧。本书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Altium Designer 14概述、原理图开发环境及设计、原理图的设计—集成功放电路、创建元件库及元件的封装、原理图的高级应用、层次化原理图的设计、PCB设计基础、PCB的设计、PCB的规则设置、PCB的后期处理。本书的介绍由浅入深,从易到难,把Altium Designer 14的各项功能与具体的应用实例紧密结合在一起,精心挑选一些例子进行实践操作,帮助读者快速掌握相关知
本书按照职业教育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根据微电子行业岗位技能的实际需要,以“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这一工作任务为主线,结合编者多年的企业与教学经验,以及本课程项目化内容改革成果进行修订编写。本书分3个模块进行介绍,模块1主要介绍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基础,包括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分类、方法与工具、UNIX/Linux操作系统及虚拟机的使用,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基本操作,常用元器件的版图等;模块2介绍CMOS基本逻辑门、CMOS复合逻辑门、CMOS D触发器的版图设计与验证,标准单元版图设计基础等;模块3以行业内典型的
本书是“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内容从通俗性和实用性出发,全面介绍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所需学习的各项基本理论和知识。全书共6章,主要包括:微电子学基础(概论)、半导体物理基础、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工艺、集成电路基础、新型微电子技术。并配套电子课件、习题参考答案等。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电子导论”课程的基础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新编本教材内容涵盖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技术的概述、半导体物理基本知识、PN结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和MOS场效应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制备与工作原理,最后还将介绍微电子器件的最新进展等,以及相应部分的MATLAB仿真实验方法。选材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新颖性与实践性、教材内容精心选择、教材体系精心组织,从时间与空间、前因与后果、主要与次要、抽象与具体等角度由浅入深地阐述教材内容,符合工科学生的认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