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浙江近岸海域生态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重点围绕现行的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存在问题以及制度根源展开深层次分析,立足陆海统筹视角提出浙江近岸海域海洋生态创新治理机制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书围绕“区域生态安全保障”这一核心主题,旨在为京津冀城市群地区生态安全保障与协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首先,从理论层面对城市群生态安全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生态安全背景、发展趋势、科学内涵及其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并分析了城市群生态安全的内涵和特点。利用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系统地分析了京津冀城市群地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及其与社会经济的胁迫关系,从宏观层面探讨了城市群生态监管和风险识别的技术路径,从不同视角分析了城市群生态风险识别方法,建立了城市群生态风险评估与预测技术体系,为开展城市群生态风险预测和
本书共分为陆海统筹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方案、南流江陆海统筹综合治理、西门江陆海统筹综合治理3个篇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以海定陆、从山顶到海洋的陆海统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污染防治区域联防的技术策略、具体案例实践及长效政策保障机制。期望本书能为立足生态系统完整性、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研究及具体流域-海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参考,为其他河口海湾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企业应对自然环境日益恶化的战略方法已成为企业实践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尽管政府在推动企业环境战略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离不开企业负责任的环保行动,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对自然环境问题的认知。本书构建了“管理者自然环境问题解释—管理者调节聚焦—企业环境战略选择”的概念模型,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利用SPSS 20.0 统计分析软件对309家重污染企业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概念模型,回答了“不同类型的管理者自然环境问题解释是否能够对企业环境战略选择产生影响,产生怎样的影响?影响机制如何?”“不同组织结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规划概论;环境规划管理;环境规划的生态理论;生态环境规划;水质、土壤及生物污染的监测: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监测。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效率视角下环境管理决策问题的系统总结。本书应用管理学、经济学等有关理论与方法,以能源环境为背景,系统性地研究节能减排效率分析、资源循环再利用效率分析以及考虑环境因素的资源配置等问题。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系统架构环境管理决策问题的基础理论框架,全面描述中国区域环境效率的种种表现,深刻揭示中国区域环境效率的本质特征,实现理论的深化和政策的突破。本书的研究结论对提高中国区域节能减排效率、资源循环再利用效率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阐明了生态文明概念的由来、内涵,探讨了生态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关系,阐释了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中国古代生态智慧及启示,分析了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工作,并着重探讨了国家公园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等重点任务,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若干对策措施,旨在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绵薄之力。
本研究遵循“问题导向-理论指引-典型分析-实证检验-路径完善-政策 优化”的研究线路。深入长江经济带 11 个省市,重点以长江经济带国家生态文明 先行示范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全国生态产 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等创新试点示范省、市、县(区)为研究样本,获取第 一手数据,掌握典型案例,研究制定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性、区域性体 制机制和政策组合。分理论综合篇、政策机制创新篇、典型案例篇,由三大板块、 十二章、四个案例构成。
本书共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收录了生态环境部黄润秋部长出席中宣部“中国这十年”新闻发布会实录;第二部分,收录了黄润秋部长出席COP15第二阶段会议新闻发布会实录;第三部分,收录了翟青副部长出席党的二十大记者招待会实录、国新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展成效新闻发布会实录,邱启文副部长出席国新办《关于加强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实录,叶民副部长出席中宣部“中国这十年”第三场新闻发布会摘录;第四部分,收录了绿色冬奥新闻发布会实录;第五部分,收录了生态环境部全
本书以环保共性产业园理论与实践探索为主线,以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产业生态共生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重点是中山市环保共性产业园规划建设实践,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旨在为产业园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和案例借鉴。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参考价值,可供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及园区规划、设计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