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主要整理汇编了19121914年间,在中国介绍、翻译、传播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期刊杂志等文献,包括:翻译著作《泰西民法志》(1912)、期刊《社会世界》(1912)、期刊《新世界》(1912)、期刊《社会》(1912)、著作《师复文存》(1914)中的多篇文章。全书通过对珍贵文献资料的整理,并由作者标点、断句,还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过程中的讨论、译介、阐释和普及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译介的历史和经过。
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总体研究“重材料堆积,轻理论分析”“对理论的热点问题关注较多,而对基础理论研究关注较少”,这些不足导致了涉及学科发展的内涵等问题很少有人关注,不利于学科的长久发展。本书秉承的“元理论方法视域下”旨在研究方法层面实现创新和突破,增强元理论研究的方法自觉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研究的根本出路。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元理论方法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问题。元理论研究以现有研究为基础,反思理论的基本前提、构成要素和论证结构,本书紧扣元理论研究的逻辑形式,本本书研究紧紧围绕“
本书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点培优培育”系列丛书之一种,立足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现代化发展规律间的关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内容主要分为四大篇,分别为:第一篇:中国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奠基、第二篇: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制度奠基、第三篇: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开辟、第四篇: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创造性拓展。全书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本书基于价值论的研究视域,对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本书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等维度分析了以人民为中心价值论的生成,分析了以人民为中心所蕴含的以人民地位为中心的价值主体论、以人民发展为中心的价值目的论、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价值标准论、以人民事业为中心的价值功能论、以人民实践为中心的价值实现论,阐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着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牢牢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阐明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价值实现的中介和动力源泉。
本书精选了改革开放以来有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研究的论文,其中有资深的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化名家,也有青年才俊、博士后,他们从不同角度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融合创新研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现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者未曾涉及的问题,对于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百年中国共产党史是中国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与中华文化结合、融合的历史,见证了作为
该书是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统筹组织编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国高校思政课统编教材,由导论、结语和17章正文组成,各章均设有学习要点、本章小结、思考题及总书记金句、知识拓展、图表等多种形式的辅文。全书首先从导论展开,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总体概述,论述了思想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等,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之后五章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
本书从现实中国家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出发, 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价值认同的历史梳理, 以及对政府、高等职业院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等主体的现实考察, 总结提炼了不同时空下高等职业教育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的特点和规律, 以及高等职业教育价值认同存在的问题。运用文化视角, 分别从制度、行为和观念文化的三个层次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价值认同问题产生的深层文化根源。
本书从认知心理学视角,运用多种方法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微观研究方法,以认知机制为切入点,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认知机制为对象,在借鉴国内外认知心理学及相关理论和有关认知机制实践的基础上,科学界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认知机制,精心梳理出其研究的理论依据,理性概括实践的经验教训,建构起包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的认知机制结构、功能及运行在内的理论体系(从微观上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生成的认知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把握其规律性,揭示马克思主义大众认同何以可能),并以此为工具深入
本书为“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双一流建设”系列成果之一,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进行研究,旨在揭示中国社会建设伟大成就和社会治理有益经验的必然性、时代性。本书着重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教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就业是民生之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优化社会结构、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等方面,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阐释新时代中国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现实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高等院校概论课特色教学案例》以建党以来同济大学发生的与概论课相关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为案例分析材料,按概论课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案例编排,每章3-5个案例,共编写了51个教学案例。每个案例由案例材料、案例提问、案例分析、教学反思四部分构成。同济大学创办于1907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济大学的故事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同济大学的概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将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