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史研究》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本书此次分为三个专栏,分别为“专题论文”“学术评论”“书评”。“专题论文”收文10篇。内容有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考察山东临沂岭前村的社会劳动分工、鄱阳船民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变迁、广州商团与1924年的官商争械潮、黄展云与营前模范农村试验、清末民国东太湖的水域开发和生态环境变迁、清代1801年直隶水灾的灾荒应对、明清易代江南社会的多元图景等等问题。“学术评论”栏收文2篇,为对中国社会史研究70年的回顾,以及三十年来中国近现代灾荒史研究的回顾与展
本书从哲学诠释学和中西史学比较的角度,对中西古典时代著名的传记史学家司马迁与普鲁塔克进行比较认识的可能性和合理性进行了论证。此外,本书又从古今相通、中西互鉴的旨趣揭示了司马迁与普鲁塔克在历史观、人文观和轶事观三个维度的异同,以及对两者在中西传记史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社会历史原因进行分析。本书认为对司马迁与普鲁塔克传记史学观念的比较研究,不但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之,本书的突出特点是在古典时代的中与西、哲学与历史、叙事史与传记史学的相互关联中,探求中西传记史学的特点,并在司马迁和普
本书以“史记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为研讨重点,收录论文60余篇,分为五个部分:一、《史记》文本与注释研究;二、《史记》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研究;三、《史记》思想文化研究;四、《史记》文学艺术研究;五、史事研讨及其他。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通识类读物。主要分两条线索,全面介绍了中国古代文人、官员和朝堂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官员制度、科举制度到家庭结构等。用趣味的语言梳理了相关知识点,比起传统艰深的古代文化常识书籍,风趣幽默,且与当下大众关心的趣味知识点结合紧密。目前市面上针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专门书籍少之又少。很多专业书籍,语言艰涩,没有针对性。作者针对这一现状,结合授课经验重新梳理和规划学生群体,或者说年轻人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网络图谱,用通俗的语言为学生讲解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
本书在借鉴国内外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下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系统回顾十年来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建设历程与发展成效,并结合福建省在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协调发展中的实践探索情况,提出有助于加快福建省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本书所收论文涵盖面极广,既包括对《诗经》《楚辞》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也包括近现代作家如鲁迅、贾平凹等作品的研究,还包括对荀子、葛洪等思想的研究,史学书写的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及教育的研究。有立场宏大的文章,如研究“述而不作”的崇古思维和《中庸》政治理想,贯穿整部儒学史,有些文章的切入点则比较细致,如谈论《诗经》的音乐性、毛诗序的史学特征等。整体而言,本辑论文涉及思想史、古代史、现代文学史以及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等方面的研究。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考古学的研究成果,涉及北方草原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汉代、大夏、辽代、金代、元代的考古遗址和墓葬以及出土文物,并对此进行历史视域的分析。第二部分为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包括汉文古籍中的北方民族、契丹的饮食文化和人口特点、草原丝绸之路问题、饮食人类学视野中的草原饮食文化、草原文化的多样性等,涉及历史人类学、生态人类学、饮食人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第三部分为艺术学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古代民族的造型艺术、墓葬壁画的图像、民间美术的分类、民间美术遗产的文化生
本论丛阐述了中古中国与古希腊罗马、古波斯、古印度物质文化交流情况,着眼于中国境内所见附着诸西方文化因素的各种遗存,就12个子课题进行了具体阐释,一方面厘清各种遗存在中国的发展脉络,另一方面探索其西方来源问题。《BR》西来的文化因素不仅常见于日常生活,还被用于丧葬事务,更广泛地出现在佛教文化之中,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诸多层面,涉及饮食器、服饰、家具、葬具、地面建筑、石窟、单体造像等类别。基于学界披露和笔者实地调查资料,采用考古类型学与美术史图像学结合方法分析。
本书是一部关于如何在思政学科中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书籍,全书共十章,每一章结合学科的相关主题内容,从探源解读、经典品读、教学实践课、活动设计四方面系统论述了在思政学科中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教育思想与具体教学方法。本书以丰富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设计,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思政教学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具有普适性广、可读性强、实用性大等特点,是思政教师的教育教学法宝,对其他各科教师教书育人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中国智慧”系列英语教程旨在帮助学习者理解中国智慧,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该系列教材共有五本:《中国智慧:寓言故事》、《中国智慧:智谋计策》、《中国智慧:古代发明》、《中国智慧:中医传奇》、《中国智慧:文化面面观》。“中国智慧”系列英语教程每册丛书共分16个单元,每单元讲述一则经典中国智慧故事,1)导入部分,分享跟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典故,并提出几个思考题。2)故事阅读(主旨阅读)。学习者通过阅读英语编写的中国故事,回答主旨性问题,如本故事的主要内容,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