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古典学研究(第一辑)》以东亚文化圈的共同历史渊源为研究基础,聚焦于汉字、儒家文化在古代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区的传播与本土化进程,收录10篇学术论文
本书以教育学、文化学和文学相融合的视角观察、书写西藏的教育发展问题,是对西藏教育问题的另一种表达与阐释。全书以教育观察、田野故事、诗歌随笔、学术论文等形式记录、描写、解释了西藏的教育和文化。全书分为五个部分:走进西藏、藏族的诗性文化、教育的底线守护、教育真味、教育的理性之思。
本书是长销口碑好书《单读26·全球真实故事集》的续编,收录“真实故事奖”(True Story Award)2021—2023评选出的获奖作品。这些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记者历经多时、深入当地而完成的非虚构长报道,可以作为非虚构写作的示范。他们用富有思辨的精巧写作直捣问题的核心,通过挖掘个体的生命史来探寻当下世界的来处,为渴望了解世界的读者提供扎实、丰富的阅读体验。 这些由世界范围内出色记者写作的报道可作为非虚构写作的示范,他们的选题意识、进入问题的方式、组织材料的能力都能为今天有
本书收录了海闻教授就经济领域主题发表的重要文章,内容涵盖宏观经济、国际贸易、改革开放、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等话题。书中文章跨越二十余年,对不同背景下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关键问题及事件进行了深入解读;同时,本书重点收录了作者在近十年发表的文章,对现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书能够帮助读者系统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对理解中国经济的过去和未来、解决当前面临的重大经济问题具有重要阅读和参考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生“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于2018年开始实施,旨在针对本科生培养科研兴趣、养成科研习惯、提升科研能力。该计划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雄厚学术资源,在科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机制,着力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接班人才。本书从2023年度“新苗计划”资助项目产出的论文中选优成集,所收录的论文涉及哲学、文学、历史、经济等诸多领域,由本、硕、博各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完成写作,各学院教师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在此一并致以敬意。这些论文虽显稚
现代知识分类体系诞生于1920世纪的西方世界。本书试图通过对数个文学史和思想史个案的研究,努力探索形成这一体系的复杂的社会、历史和政治机制,指出导致近代知识分化的力量源自古今、中西文明形态之间的激烈冲撞和再造。作为普遍文明进程的结果,从欧洲出发、终结于欧洲的文明等级论长期以来塑造了今天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知识基调,其中隐藏的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使文明的道路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正途。清理现代知识体系背后的文明论色彩,回溯其基于东西方文明交汇而形成的源流,应当成为今日人文研究的最为紧迫的
本书是“珞珈博雅文库”之“通识课堂系列”,系武汉大学基础通识课程优秀论文集。全书分别对““中国精神的内涵与价值”“道行天下的精髓”“和而不同精神”“知行合一精神”“仁爱民本精神”“先义后利精神”“爱国创新精神”“大朽不同精神”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探讨。书稿所选论文整体思路明确,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论证翔实,行文流畅,文笔优美,多有学科交叉的自觉意识,又有视野开阔的思维特征,充分展现了武汉大学学子的风采与文采。
《论语》《庄子》《坛经》《史记》《文心雕龙》《红楼梦》《历史》《斐多》《审美教育书简》《论法的精神》《国富论》和《正义论》,它们是公认的思想经典,已经或者正在塑造人类的思维方式。阅读这些经典,学生能体悟到仁性、天性和悟性,理解人的使命、博雅与爱恨,并在历史、生命和审美中,追求自由、理性和正义。本书是武汉大学“自然科学经典导引”基础通识课优秀论文集,全书从“阅以成人”“读以修己”“澄观时弊”“博览万象”四大角度展现武大学子对阅读这些经典著作的深入思考。
本书为文化理论研究学术论文集,全书收录了跨学科的国际前沿理论,包括哲学、文学、文化、社会学、人类学、媒介研究、全球化研究等领域,以及对当代文学、文化现象和文本进行深度分析和评论的论文,主要特点为介绍最新理论研究成果,辑录系统和有深度的长篇论文。本辑主要收录的论文总体上无内容导向问题,哲理性、系统性与思想性较强,理论水平较高,有益于启发读者学术思维和理论思考,对相关领域研究者和爱好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为《蔡元培全集》第六卷,收录蔡元培先生编写的讲义9种,其中包括从未刊布过的家藏讲义手稿5种:《国文学讲义属草》《伦理学讲义》《伦理概要》《心理学》《比较民族学》。本书是了解蔡元培教育经历和教育思想的重要参考文献,展现了他从留德准备期间到回国投身教育事业后的思想发展历程。讲义稿这一形式生动地体现了蔡元培先生的教育理念,他注重深入浅出、因材施教,其学术视野更是博古通今,中西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