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铁路工程概预算相关费用的计算、路基工程量清单计价文件的编制、桥涵工程量清单计价文件的编制、轨道工程量清单计价文件的编制四个项目内容,该课程依据新基建背景下大商务工程造价人才培养要求,引入工程造价的新规范、新标准。以能力为导向,确定学习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学习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开展教学:旨在通过学生参与投标报价过程,系统的学习综合单价计算原理及投标报价的方法、技巧。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工程造价、工程管理、高速铁路工程技术、铁道工程技术等专业学生,也适用社会上各类需要从
本书主要介绍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劣化产生机理与质量评估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及实际工程应用经验。围绕无砟轨道服役存在的关键问题, 首先建立了考虑材料复杂本构关系的无砟轨道结构仿真计算模型, 进行了不同服役条件下无砟轨道结构材料性能劣化机理研究。其次, 考虑到隐蔽病害难以发掘的问题, 利用无砟轨道结构或车辆的动力响应作为映射信号, 提出了科学的无砟轨道损伤识别方法。最后, 为量化无砟轨道结构整体质量状况, 建立了不同劣化形式的评价指标及权重系数, 提出了相应的无砟轨道质量评估方法。
铁路实体选线是传统中心线选线在三维设计环境下的拓展,是最能反映选线设计本质的一种三维正向设计模式。铁路三维环境的快速建立是实现铁路实体选线的关键。本书从长大带状三维地形环境建模、三维工程地质环境建模、线路实体三维自动化建模、列车与线路三维运动场景建模与仿真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面向实体选线的铁路三维环境建模理论与方法,基于相关纵、横向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方法实现,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高速铁路服役期路基健康监测与诊断技术对确保高铁线下工程运营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书结合模型试验、现场试验、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开展系统研究。首先总结归纳山区高速铁路服役期路基病害的类型和成因,其次介绍服役期路基健康监测技术与诊断系统构建原则与方法,然后详细研究服役期路基动力响应演变规律及灾变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服役期路基结构性状评价指标、标准和预警模型,最后结合现场试验验证所提出的评价指标、标准和预警模型的可行性。本书为高速铁路服役期路基结构健康诊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为保障高速
本书以成渝客运专线内江北站为依托,通过大量的红层砂泥岩物理力学性能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在总结红层软岩时效性膨胀和蠕变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深路堑开挖过程,揭示路基长期持续上拱变形的内在机理,并初步建立路基时效性上拱变形理论模型,提出一种新型弧形桩板结构以有效控制路基上拱变形;介绍了红层软岩区深路堑路基长期上拱变形问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以及论证提出的处治新理念与新方法。
本书为十三五职业教育铁道运输类专业规划教材。全书共8个项目18个学习任务,内容涵盖铁路线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技术要求,车站设备的基础知识、布置要求及特点、各类车站的主要作业等。主要内容包括:铁路线路结构、线路平面和纵断面、站场基础知识、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客运站与货运站、铁路枢纽。本书为高职、中职铁路类专业相关院校教材,可作为铁路行业人员培训教材,亦可供相关行业参考。
本书采用现行设计规范,参考铁路设计典型案例,系统地介绍了铁路线路设计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内容系统全面,案例结合工程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书含绪论在内共9章,内容包括铁路建设概况、铁路能力与建设标准、牵引计算、平面及纵断面设计、铁路选线与定线、方案比选、车站设计、既有线改建与增建复线设计、高速铁路设计特点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工程施工、养护、维修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轨道工程施工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本书包含轨道施工建设概述、建设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组织原理、网络计划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浅埋暗挖法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矿山法隧道施工、轨道施工图预算案例以及轨道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实训。
本书为高等职业教育轨道交通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及现场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