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的最新进展,以期推动儿童社会工作教学、实务和研究者的交流,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能力建设。本书上篇重点介绍儿童社会工作范畴、理论依据、政策进展、专业伦理价值等内容,下篇包含了6篇儿童社会工作服务教学案例,涉及困境儿童救助、残障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儿童收养、基层儿童主任与儿童保护、乡镇儿童之家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等儿童社会工作热点议题,以期为从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和研究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本书涵盖了自17世纪以来的女性主义运动的主要事迹,突出了重要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观念,它们改变了我们对于女性处境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其间也伴随着杰出女性的个体故事,她们积极挑战并改变了旧有的传统和社会偏见。
本书是由全国妇联研究所组织有关专家编写的,是比较全面、系统地汇编某几年度的妇女/性别研究发展成果和信息的连续出版的学术性、资料性工具书。它以5年为周期,《中国妇女研究年鉴( 2016~2020》是其第六卷。该书主要由前言, 2016~2020年中国妇女/性别研究概述,研究综述(妇女/性别专题研究综述、学科建设研究综述),研究成果选介(课题/项目选介、论著选介、论文选介),研究机构和组织、学术活动、学者简介、附录条目组成。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石以15章的篇幅,基于严谨、深入的概念分析,和全面且细致的观念史脉络梳理,回顾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女性,及女性主义运动的历程,同时结合了对我国多年的社会观察,围绕性别平等、性别与科技、婚姻与家庭等主题进行探讨,对于理解和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婚恋难题、家庭困境等具有重要鉴戒意义,可引导年轻人建立正确的婚恋观和家庭观,是一部适合专业研究者研读的学术力作,也是一部对于广大读者来说适合开阔视野、凝聚深思的读物。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当代青少年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未来力量,其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我国未来发展状况,尤其是其精神世界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与发展趋向。因此,有必要重视并时刻关注当代青少年精神世界的建构与发展。 本书立足于文化的视角,将当代青少年精神世界的建构与文化结合起来,围绕“当代青少年精神世界的生成发展需要发挥文化的建构作用”这一核心命题,综合运用哲学、文化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多学科的观点和方法,
本书立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战略高度,归依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安全,从多个角度阐释党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党中央提出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与水平。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开拓创新,强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员工心理情绪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同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精神培育、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相结合,在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忧、文化上解渴和心理上解压。 专著针对油气田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现状,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与现有研究进展,探究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与路径,构建积极情绪体验环境,
《新时代背景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农业理论研究丛书 系列图书中的一卷。本书深刻研究了新时代我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深度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力求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出发,在理论层面剖析问题原因,并能够从实践角度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创建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和精神氛围,将农民群众的力量集中到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目标中来。
学生运动乃是中国近代史之重要特征,也是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历史发展的惯性冲击力相对较强。本书首次尝试以学生集体行为的视角研究学生运动,强调以学生为研究对象,突出对具体的、实在的行动进行分析。本书讨论了学生运动存在的多种面向,诸如运动主题、对象、口号、要求的变换,理性与非理性现象,暴力的使用及特点,参与者意愿的复杂性,以及运动中的“搭便车”情况等,展现了学生作为中国近代最活跃的群体之一,即使是学生运动发育的成熟阶段,也仍然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
性别制度的出现由来已久,它是所有其他社会制度赖以成立的前提。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撰写的性别史研究著作的书评8篇,评论对象为公开出版、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的性别史研究著作。作者从女性文献史观出发,尝试用书评暨对话的方式,对罗新《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李志生《唐虢国夫人:文本与日常生活》、高世瑜《唐代妇女》(三个版本)、王子今《古史性别研究丛稿》《中国女军史》、孙康宜《独行的缪斯:自传、性别研究及其他》等图书进行评论,从史料考据、文献甄别、历史之真等史学中的核心问题逐一讨论,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