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构建源网荷储协同优化模型,核算新能源高渗透率电力系统的综合成本效能特征;考虑风电和光伏长期投建边界的不确定性,构建“双碳”目标约束下“风光+储”长期投建规划模型,从电能供给安全的角度出发,模拟测算短时间尺度内精细化运行与可靠性评估优化问题;基于灵活性调节储能资源新业态和各主体间交互特征的综合能源系统,构建“上层投建规划+下层运行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测算发现共享储能模式具有多主体收益、储能规模和风光资源利用率最大的优势。
直流配电系统是典型的电力电子化系统,其动态特性很大程度上由电力电子控制器而非传统电源的机械-电气动态特性决定,惯性低、阻尼弱。振荡问题是直流配电系统需要关注的重点。本书总结梳理了国内外直流配电系统的典型示范工程,围绕直流配电系统多时间尺度振荡特性建模、振荡机理分析、振荡抑制及控制参数优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降阶建模技术基础上揭示了直流配电系统的振荡机理,并提出了有源阻尼、虚拟惯量、鲁棒控制以及参数优化等抑制策略。
继电保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继电保护问题的解决既需要科学的理论,也需要处理工程问题的技巧。本书是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第2版的基础上,根据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对部分章节内容作了修改和充实而成的,全书共分9章,内容包括绪论、电网的电流保护、电网的距离保护、输电线路的纵联保护、自动重合闸、电力变压器的继电保护、发电机的继电保护、母线保护、微机保护。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自动化类专业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力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首先对软件供应链的定义和国内外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在电力行业内部软件供应链的现状和管理问题,并对软件供应链的安全管控进行了探讨。然后针对软件供应链的安全检测流程、测试重点和测试技术进行了说明,结合电力行业的实际情况本书先对现有的一些测试过程和技术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在软件供应链安全检测技术方案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说明。重点对恶意代码检测技术、代码克隆技术进行了描述。在软件供应链安全检测要点和已有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从二个方面进行技术方案的设计:基于机器学习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简称国网安徽电力)关于电网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化巩固基建六精四化三年行动成果,全面提升建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国网安徽电力建设部组织编制了《电网工程建设技术应知应会》。本书包括总论、变电工程篇、线路工程篇和工程案例篇共4篇,其中第1~3篇为技术知识部分,包括概述、文件依据、变电一次、二次系统、变电土建、架空线路、电缆线路7章;第4篇典型案例部分,包括综合规划案例、变电一次案例、二次系统案例、变电土建案例、架空线路案例、
本书共分基础篇、技术篇、实践篇、展望篇四篇。基础篇回顾了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介绍了信息处理模型,系统阐述了电力系统数字化的演变历程,明确了数字电网概念和主要特征。技术篇基于数字电网理论体系,深入分析数字电网关键技术的构成与特征,梳理数字电网建设的技术途径和发展路线。实践篇选取南方电网数字电网建设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成果,从整体架构、关键技术以及应用成效等维度介绍建设实践成果。展望篇对数字电网朝着低碳多源,能源互联;虚实联动,机器换人智能管控,安全可靠;生态市场,融合发展 的绿色低碳能源互联
本报告是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推出的系列智库报告之一,报告聚焦新型储能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储能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实践,列举了众多新型储能应用实例,指出了目前新型储能技术面对的风险挑战以及技术瓶颈,指出未来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具体路径,论述了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安全防护、标准体系建设、以及演进形态等,总结相关技术现状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对新型储能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实践及推广应用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近年来,我国建设了诸多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高压直流换流站内部的多类型装备对实际工程的影响重大,本书在对世界首个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简称昆柳龙直流工程)总结的基础上,以高压直流输电装备与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阐述高压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的系统构成、设备的原理与选型设计方法、设备运行与维护方法。主要设备包括柔性直流换流阀、换流变压器、启动电阻、换流站直流场开关、换流站直流测量装置、换流阀冷却系统、控制保护系统,以及换流站其他电气设备。 本书可作为从事
柔性低频交流输电技术是借助电力电子技术灵活选择0-50Hz范围内合适频率,以提升电网输送容量和柔性调控能力的一种新型高效的交流输电技术。可以兼顾工频交流系统组网灵活、易实现电压等级变换以及直流系统易于远距离大容量电能输送、潮流可控性好的优点。适用于中远距离海上风电送出、陆上新能源汇集与送出、直流落点地区潮流疏散、多岛屿互联及电缆化城网供电、偏远地区长距离输电等场景,是实践新发展理念、构建高弹性电网的重要探索,也是高质量实现双碳目标的重大举措。全书围绕柔性低频交流输电概念的提出、技术难点及工
配电网柔性互联技术是构建现代智慧配电网的重要技术之一。本书系统性阐述了配电网柔性互联技术与工程实践案例,以期推动柔性互联技术在配电网的发展和应用。本书共6章,第1章为配电网柔性互联概述;第2章介绍了柔性互联系统变流器及控制技术;第3章为柔性互联系统的设计方法;第4章为运行管理设计;第5章介绍了配电网柔性互联工程案例;第6章为发展展望。本书可供配电网柔性互联规划设计、科学研究及工程建设等从业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专业师生的学习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