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电子设备板级可靠性工程问题,阐述了板级可靠性工程中需要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选择可靠的元器件、可靠地使用元器件、板级可靠性工程设计(DFX)、板级组装工艺可靠性、单板常见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板级可靠性试验与测试、板级失效分析等。通过选择可靠的元器件、开展可靠性设计、保障可靠性制造,达到保证板级可靠性的目的,同时,针对板级可靠性要求进行试验和测试,针对板级失效做好失效分析。本书可作为电子产品硬件设计、可靠性设计、工艺设计、测试、CAD、质量与可靠性管理等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的参考
本书介绍了无线感知技术,包括基本理论、关键技术和案例应用。以WiFi感知技术为例,首先探讨了其基础理论,然后介绍了数据采集、实验环境搭建和数据可视化的步骤。同时,讨论了信号处理技术,包括信号去噪、转换和提取等。进一步分析了五种无线感知理论模型,如空间统计模型、菲涅尔区模型等,并探讨了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无线感知中的应用原理。
本书紧密围绕产品EMC测试中常见的项目,与读者分享故障诊断、故障整改、EMC设计的经验以及思路和方法。全书分为6章,介绍了54个经典案例,分别从器件选型、滤波、展频、原理图设计、PCB设计、结构设计、系统布局、线缆工艺、软件措施、接地等不同方面给读者提供EMC问题整改经验和借鉴。
本书探讨了在国家和国际层面的无线电频谱管理技术,涵盖了频谱管理背后的科学和政策,以及频谱管理的实施过程。本书内容包括无线电传输链路预算、有源和无源射频传感器、天线基础知识、国际上和美国国家无线电频率监管机构、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议题项目示例、无源和卫星业务的频谱挑战,以及频谱共享和冲突消解技术等。
自然材料对太赫兹波的电磁响应较弱,利用太赫兹微结构超表面的谐振的场局域特性可以显著地增强太赫兹波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是研制高性能太赫兹功能器件的有效手段。本书系统阐述太赫兹超表面的光场调控的基础理论与应用,介绍太赫兹超表面常用的优化设计方法、加工手段和实验表征技术,并对太赫兹波束的波前调控器件、偏振控制器件、多功能集成器件、有源放大器件及其应用进行全面介绍。
本书详细讲述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通信技术、传感器、电源、微控制器、FPGA 的基础知识和设计实例,把初学电子电路设计所需要掌握的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书中不仅讲述了多种电子线路、微控制器和FPGA仿真与开发工具,并给出了详细的软硬件应用实例; 还讲述了国产Wi-Fi MCU 芯片及其应用和STC单片机。全书共分为15章,主要内容包括: 绪论、电子设计与制作、基本电子元器件、电子系统中的通信技术、电路设计与仿真———Altium Designer、电子电路仿真———
时间反演技术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在工程的各个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近年来被用于电磁学领域及电气工程的其他各个领域。本书介绍了电磁时间反演基本理论及其在电磁兼容、电力系统等领域中的应用,具体应用包括电磁兼容测量、电磁场聚焦和放大、电力线通信中的干扰消减抑制、闪电检测、电力系统中的故障定位等。
本书是一本以电子电气设备设计工艺和制造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实用型书籍。以电子电气设备设计的一般工艺为基础,对设计电子电气设备的电路设备、控制线路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很好地做到了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兼顾实践中的实用性,深入探讨了电子电气设备的组装与电子电气设备的具体应用。
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基于FPGA的现代电子系统设计方法的立体化教程(含纸质图书、电子书、教学课件、源代码与视频教程)。全书共分为8章: 第1章EDA技术概述,介绍了基于FPGA设计的优势、FPGA技术应用领域、自顶向下设计方法论、FPGA设计层次、RTL层设计的流程; 第2章介绍CPLD/FPGA的结构原理及编程和配置相关知识; 第3、4、5、8章,从第3章的VHDL基本语法,到第4章的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基本模块,再到第5章的宏功能模块利用,最后是第8章以项目引导的典型电子系统设计案例,逐层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列选工信学术出版基金。 该书从电磁兼容基本概念入手,由电磁干扰三要素中的干扰源和传播途径展开,讲述抑制电磁干扰的三大技术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介绍电磁兼容的预测分析数学模型和方法,介绍电磁兼容测试设备和场地,还附有电磁兼容教学实验,包括一些不依赖实验条件,易于开展的电磁兼容实验,使读者对电子兼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研究和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