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是人类社会中时常会成为讨论焦点的话题,往往因为社会文化中的种种阐释而被赋予了别样的意味。然而性并不仅仅是人类世界特有的现象,从植物到动物,广大的生物世界中也普遍存在着“性”这一生物现象。为什么生物会演化出“性”这一机制?从什么阶段起生物可以被视为存在“性”机制?从生物学视角而言,“性”的本质又究竟是什么? 本书作者作为长期从事植物发育研究的生物学家,打破人类(乃至动物)中心视角,从更普遍的生物世界中,致力于回答这一广受瞩目的概念背后深层的生物学问题。
马特·克拉赫特(Matt Kracht)对分布在全球六大洲的鸟类进行了个性化的分类描述。全书介绍了59种世界各地不同的鸟类,这本书是作者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使用自己的分类方法,应用自己的语言系统,写成的风趣幽默的观鸟指南。
这是博物学家、自然插画家克莱尔·沃克·莱斯利撰写和绘制的一本生动有趣的视觉系行动指南,意在带领读者从零基础开启观鸟之旅。 莱斯利用标志性的自然笔记插画向读者展示了识别鸟类的关键线索,从喙和爪子的形状,到羽毛的颜色、飞行模式和行为特征等。她给出简单的提示,鼓励读者仔细观察:鸟儿在哪里?什么时候出现?如何移动或进食?她还教读者怎样画鸟,怎样选择设备。她告诉读者,观鸟这件事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可以在喂食器旁、公园、郊外、自然保护区,也可以在等红绿灯的街口和人来人往的停车场。 在被人造物包
2015年9月12日,汤姆·穆斯蒂尔正和朋友在加州海岸划船,风光很美,但一头座头鲸突然跃出水面,砸翻了他们的船。还好,他们俩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毫发无伤。事后,穆斯蒂尔产生了一个疑问:“它干嘛要这么做?”然而,你没法去问一头鲸鱼。作为自然主义者和野生动物电影制片人,穆斯蒂尔开始调查世界各地的人类与鲸鱼的互动,探索利用“水下耳朵”、机器鱼、人工智能(AI)等来发现动物对话模式、解码动物语言的研究。这是一项令人兴奋的调查,从17世纪的显微镜和列文虎克,到19世纪的捕鲸业、20世纪的鲸鱼解剖,
实验动物被视为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研究基石和药物安全性的监督者,支撑着医学研究的框架,纵观以往,每一项医疗革新和药物的诞生的背后,都有实验动物的支持。本书旨在向大众打开一扇通往生命科学知识之门,让更多人了解生命科学飞速发展下实验动物行业的现状及其幕后英雄,从而提高公众对生命科学及实验动物行业的认识和关心。本书从实验动物行业的历史开始介绍,讲述实验动物行业的前景发展,再过渡到专业学生的日常学习,带读者开启一场动物中心之旅,最后以深耕于实验动物行业多年的学者为例,讲述从业者的故事,呼吁读者
从传说的猫妖,到身负重任的驱鼠大将,再到家庭中的喵星人,猫在人类社会中地位的变化,是近现代史的一面镜子。
猫的近现代,是猫终于成为猫的时代。人们不再心怀畏惧,将猫视为妖怪或神明,也不再用忠义等道德准则去评判它们。然而近代化又让人们以是否有用去衡量它们,大肆饲养与大肆捕杀反复上演。直到20世纪中后期,猫终于开始以自身的形象成为人们刻画、消费的对象,猫热潮到来。现代社会生活和家庭的空洞化,凸显了猫在陪伴方面的无可取代,猫成为家庭一员。
猫的近现代,是近现代社会的延伸
在中国文化里,猫咪是吉祥的象征。我们不仅有十数种独有的本土品种,更有自己的猫咪文化百科全书,已经流传200多年。本书以我国猫学两大经典《猫苑》《猫乘》为底本,重新精编精译,将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猫咪文化收录,科普有关中国猫咪的一切。从各色猫咪品种形象,到如何正确挑选猫咪,再到与猫有关的神怪寓言、诗词文学、传世绘画等,共计几百个趣味文化知识点。1.本书内容涉及猫咪文化,并取自传统文献《猫苑》《猫乘》,既具有文化百科的性质,又具有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2.本书内容在传统文化图书领域几乎还属空白。
本书是一本全面、详细介绍中华鲟降河洄游行为特征的著作。基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华鲟研究所2014~2021年人工放流子二代中华鲟声呐标记追踪工作,本书对中华鲟的物种概况、繁殖群体现状、洄游运动研究进展及其物种保护历程进行回顾,详细阐述中华鲟声学监测网络的构建,并依托该声学监测网络对中华鲟在放流初期的环境适应,降河洄游过程中的速度变化特征、沿江通过率、空间分布及其沿江误捕情况进行细致而深入的描述,并为后续开展中华鲟保护工作提出一些建议。本书既有中华鲟降河洄游运动规律的专业性研究,又有鱼类声学
《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鲤形目》共上、中、下三卷,本卷为上卷,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共记述我国鲤形目鳅科、胭脂鱼科和双孔鱼科3科29属185种鱼类。总论述及鲤形目鱼类的研究简史、形态特征与染色体、生态资料、地理分布、系统演化、经济意义与增殖途径、术语说明等;各论系统记述了鳅科、胭脂鱼科和双孔鱼科鱼类,每种均含引证文献、形态描述及地理分布,并附形态特征图。书后附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中名索引和学名索引。
本书中的作品取自东方博物绘画大师毛利梅园的经典画作《梅园图谱》,他所绘制《梅园画谱》现收藏于国立国会图书馆伊藤文库,是日本早期博物画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日本文化全盛时代的传世佳作。本书从《梅园禽谱》中精心挑选86个图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每种鸟的注释一般会标注中文名和日文名,然后会标注日语假名和方言的念法,还会标注具体的创作时间,注明写真等字样。有些也会引用其他书籍内容或民间传说,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等。将那些江户时期人民喜爱的鸟儿的姿态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