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我国三大主粮作物,基于翔实的野外观测、机理过程模型模拟、机器学习和文献调研等方法,探讨了近40来年气候变化对我国作物生产系统生长发育过程和最终产量的影响;并针对粮食作物如何适应未来气候变化这一热点问题,分别从何时、何地需要更换新品种、未来品种应具备何种优良性状等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措施,以及如何实现农业保险产品的智能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创新、系统地论证,提出了我国玉米、小麦、水稻粮食作物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和措施。
研究深入分析干旱地区抗旱、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的约束性,探究变化环境下干旱评估机制,识别干旱约束下的生态联动响应关系,分析并总结生态干旱概念,构建生态干旱评估指标体系,提出干旱与生态约束下的多水源多尺度联调联供抗旱应急保障技术;研发城市旱灾风险评估、应急供水方案和雨水利用方案及城市抗旱应急预案制定关键技术;设计城市、生态区抗旱应急混合动机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优化全景式应急流程,建立宏观-中观-微观协同应急研讨决策模型,最终提出面向重点生态区与城市抗旱应急保障管理措施及技术,为我国生态干旱概念及评
在全面调查江西外来入侵物种的基础上,本书根据江西省农业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的结果,将野外或者室内拍摄的江西省主要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的生境、叶、花、果实等主要照片汇集成册,制成这本识别图鉴。本图鉴照片力求精美、特写清晰,以期为从事相关植物研究、农林业生产提供更为准确的鉴定依据,并且提高其他读者的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认识。本书共收录江西省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共140种(含种下等级),隶属37科87属,其中蕨类植物1种,其它被子植物共139种。描述了植物形态、物候、分布和入侵等级,并提供了精美的植物特写图片。
本书归纳总结了最有可能引起流行病和全球灾难的微生物特征,回顾了真菌界造成的全球灾难性威胁,深入分析了青蒿素耐药性疟疾的产生原因,从而提出防止传染病的暴发演变为灾难性级别、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阻止疾病传播,以及低收入国家如何应对灾难性风险的思路和方法,并引发生物技术的发展是否带来灾难性风险的思考,进而倡导公私合作以缓解灾难性生物风险及其影响。本书从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角度解读了全球灾难性生物风险,为对此感兴趣的研究人员提供基于事实的思考框架。
本书介绍了烟草病虫害的诊断、预测预报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内容涵盖 76种烟草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原因、特点及主要的识别特征,解释了导致众多病虫危害症状出现的因果关系,描述了如何确定病虫侵染危害水平及制定可行的绿色控制技术。本书是编者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总结,同时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反映了历史及当前烟草生产中烟草病虫害的真实状况和研究、防控水平。
加快我国农业全面绿色转型、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是农业全面绿色转型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 《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推广研究》关注了当前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集成推广的意义,分别从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把握技术集成采纳与集成扩散的过程及特征,提出目前在农户群体中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扩散的技术路径和措施以及农户在实践化肥农药减量
本教材共6章,分别介绍了植物保护与生物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分子检测技术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
《园林植物病虫图谱》由园林植物病虫概述、园林植物害虫、园林植物病害、园林农药应用技术四部分构成,重点对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类型、为害特点、发生发展规律与综合治理措施进行系统阐述。《园林植物病虫图谱》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收录了为害园林植物的病虫害943种,每种病虫都附有实物拍摄的数码图片,并辅以相应的文字描述,内容丰富翔实、形象直观,易读、易懂、易用。《园林植物病虫图谱》插图为编者多年积累的资料,文字内容亦为多年教学、科研、一线实战经验和成果的总结,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创新性、针对性、实用性。
本书介绍了福建现代农业基本概况及其主要气象灾害,主要特色农业种类气象灾害的定义、危害指标、主要危害、灾害个例及防御措施。全书共分8个章节:(1)福建农业的基本概况;(2)福建主要农业气象灾害;(3)粮食作物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4)经济作物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5)水果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6)中药材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7)花卉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8)水产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 本书提供的福建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御技术,可为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