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航天任务的各类飞行器在返回地球大气时往往具有极高的再入速度,有些甚至超过第二宇宙速度,导致飞行器面临严酷复杂的高温气动环境,如何尽可能全面准确地获取飞行试验中包括流动特性、飞行器状态、防热材料热力载荷等在内的参数信息已成为解决航天再入气动基础科学问题和工程问题的重要瓶颈。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超声速试验测试技术主要围绕地面试验开展,飞行测试技术发展不足,测试理论研究不深,飞行试验数据开放共享程度不高,测试需求与技术准入存在矛盾壁垒,先进传感器大幅受制于国外。因此本报告在梳理我国飞行测试技术现状、
人类历史上首个空间站礼炮1号于1971年成功发射升空。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由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2022年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全面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本书内容涵盖:第一代到第四代空间站的发展概况;载人航天关键技术,包括运载火箭技术、飞船技术、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太空行走技术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国际空间站的结构、主要舱段和主要科学研究方向;我国空间站的整体结构和主要科学实验项目;以
本书以世界时测量及航天器精密定轨的需求为应用背景,从髙精度光纤干涉仪技术研究和设计的角度,系统论述了高精度光纤干涉仪及其应用于世界时测量的有关理论和工程实践问题。全书共分9章,主要包括时间系统、地球的空间姿态与世界时参数的作用、典型的世界时高精度测量技术,同时重点阐述了世界时测量用高精度光纤干涉仪原理与技术方案、提髙世界时测量用高精度光纤干涉仪精度的关键技术、基于髙精度光纤干涉仪的世界时测量精密环境构建技术以及基于高精度光纤干涉仪的世界时测量与数据处理方法,另外还讨论了髙精度光纤干涉测量技术在其
本书是介绍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建设历史和航天成就的科普读物。全书分六个部分回顾了肯尼迪航天中心从项目选址、原型设计、建设、遇到的挑战、探月之旅到进行国际空间站的建设的过程,是对美国航天史和成就的一个侧写。书中收录了150多幅壮观的图片,是以美国太空计划参与者的视角撰写的关于这个重要航天中心的完整历史。本书中也包括对非常引人关注的阿波罗计划和登月计划等的介绍。
本书主要介绍了泵喷水动力和流噪声特性。全书共分为十章,首先介绍了泵喷推进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案例,然后介绍了泵喷推进器的流场计算方法以及流场特性,包括泵喷的导管参数、转子参数、定子参数对泵喷推进器流场的影响研究。随后,在流场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泵喷推进器的流噪声数值预报方法及流噪声特性,并提出了基于锯齿结构的泵喷推进器降噪方法。最后,介绍了泵喷推进器的流场和噪声实验测试研究。本书可供从事水下航行体噪声方面的研究人员和工程设计者参考,有望对推动国内新一代低噪声泵喷和安静型潜艇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书主要介绍飞行器制导技术相关的内容,介绍了这些技术的研究背景、问题描述和解决方法。主要内容有:经典导引方法、基于滑模控制的末角约束制导方法、基于预设性能控制的攻击时间控制制导方法、基于时间一致性的二维和三维协同制导方法、基于分布式观测器的多飞行器协同制导方法、多群组飞行器攻击时间控制协同制导方法、考虑执行结构部分失效的容错协同制导方法、连续切换固定时间收敛的多飞行器协同制导方法、从飞行器GPS目标定位失效时的主-从多飞行器协同制导方法、基于分布式观测器的从飞行器目标定位失效协同制导方法和
航天是高新技术聚集的领域,一直都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国家战略的前沿、社会发展的前沿。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最新成果的广泛应用为航天技术研究开创了新的领域。本书介绍了人工智能在航天操控领域的应用技术以及未来的可能应用与发展趋势。主要以智能航天器、空间智能机器人等为对象,面向近地应用、载人航天、月球/深空探测、天文观测、行星发现等领域,通过阐释相关基础理论与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智能空间操控的相关问题,例如环境感知、故障容错、决策规划、多智协同等。本书体现了“人工智能+空间
本书针对战斗机过失速机动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巡航飞行两类飞行控制需求,力图利用动态面控制算法简单、过渡过程品质好、鲁棒性强的特点,将动态面控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动态面自适应飞行控制方法,有效解决两类飞行控制非线性、不确定、多变量耦合控制的难题。全书按照“建模→控制→仿真”的知识逻辑和“控制理论→飞行控制→仿真验证”的结构体系,划分为基础理论、模型建立、控制理论、飞行控制、仿真验证五个模块内容,研究飞行动力学模型建立以及严反馈块控、直接自适应、控制增益方向未知、预设性能、递归滑模、非线性增益
以冗余惯性导航技术为背景,研究器件级冗余方案的最优配置问题,建立任意数目传感器下的最优配置方案。研究最优配置方案中的斜置传感器安装误差标定问题,建立包括安装误差在内的器件误差在线标定方法。针对三通道捷联惯组故障检测中滤波器参数选择;广义似然比故障检测方法面对成套安装的冗余捷联惯组,无法检测并隔离特定轴故障;慢变故障难以及时检测和隔离,研究了冗余捷联惯组三通道故障检测理论,提出了改进的等价空间故障检测和改进主元分析故障检测法和基于神经网络的慢变故障故障检测法。针对冗余捷联惯组精度提升问题,提出了同
飞行动力学建模与仿真是飞行器总体设计、验证评估的重要手段。本书以远程火箭为应用背景,从面向对象思想出发,建立了远程火箭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构建了包括状态变量类体系、基础数学类体系、地球引力场类体系、火箭发动机与执行机构类体系、大气与气动作用类体系、GNC类体系、弹道设计类体系等在内的动力学仿真类库,又将所述模型与类库集成为一个通用仿真软件,并提供了应用实例。所涉及的类库具备多样、通用的接口,在支持运载火箭、弹道导弹等飞行器的同时,可方便地拓展到其他空天飞行器,为相关人员开展飞行动力学研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