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近些年来西方为数不多的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对军事教育制度进行深入研究的著作,出版后引起了不小的关注。美国人特别是军内人士,虽然不完全认可穆特的学术观点,但对于他的批评均持欢迎态度。2012 年该书获评美国陆军历史基金会杰出写作奖,并先后入选美国陆军参谋长指定职业阅读书目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指定海军陆战队少校、中校军官及高级士官书目。
本书研究了美国军队和德国军队在19011940年二战前的关键时期为选拔、教育和提拔军官所走的不同道路。与德国相比,美国的军官培养理念落后、制度僵
与过去的帝国史研究往往集中于政治、经济、军事等传统领域不同,何伟亚受到福柯的启发,另辟蹊径,重点探究英国的印度军事资料,尤其是英属印度陆军军事情报部门在1880年至1940年间制作的路线书和军事报告。这些由战略、地理、政治和民族等信息组成的情报,不仅仅形成了针对东方殖民地的帝国战略,而且也塑造了干涉的对象亚洲本身。
作者通过情报重构了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基于信息系统以及军事知识的安全制度,探讨了这一安全制度与帝国维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由此展开分析了英国在全球,尤其是在亚洲地区
本书较为系统和完整地介绍了俄军事学说中关于陆军联合战役战术行动中的无线电电子对抗组织和指挥的基本理论与实施方法。全书共分为六章,包括无线电电子对抗及其基本构成、机械化旅在战斗行动中的无线电电子对抗组织、独立对地无线电电子对抗营的作战组织和运用、独立对空无线电电子对抗团的作战组织和运用、合成军(兵团)战役中电子对抗的组织、美国和北约军队侦察与电子战、装备及作战运用,并介绍了反敌技术侦察和无线电电子防护的基本方法。
法国海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军之一,本书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国海军作为叙述对象,首次完整地呈现了“自由法国海军”这一历史特殊产物的诞生、发展与消亡。本书以海洋的战事为走向,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战事经过,以“自由法国海军”的独特视角重新描述二战欧洲战场中的著名历史事件,并客观展示“自由法国海军”的功过是非。是一部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海军断代史的著作,并于2019年获得德蒂安纳·多尔韦奖,该奖为表彰对于法国海军研究工作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设立。
本书内容讲述: 上海市国防教育协会成立于2012年, 以弘扬国防精神, 关心国防建设, 努力提高中国民族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为宗旨。国际局势骤变、军备演习不断升级, 大国角逐争雄, 小国不甘示弱……促使海陆空兵器的迭代升级迫在眉睫。步兵武器、导弹鱼雷、坦克战车、航空航天、防空反导、无人机、火炮、军舰……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兵器领域出现爆炸式革新, 出击快准狠、追踪不容逃、反防无缺漏。兵器革新不仅在增强本国军备实力、提升国际地位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而且对极端组织和国际恐怖主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公认的史上第一次全欧洲大战。本书通过战争亲历者雇佣兵彼得·哈根多夫(Peter Hagendorf)和修士毛鲁斯·弗里森艾格(Maurus Friesenegger)的日记,描摹出四百年前被权力斗争和宗教冲突撕裂的欧洲,以及战争阴云下普通人的团结、同情与异化。
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巴巴罗萨行动拉开了人类历史上☆血腥战争的序幕。两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军队展开了直接对决。德军凭借闪电战战术一度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苏联红军承担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与压力,用血肉对抗敌人☆猛烈的炮火。在本书中,两位作者以战争的进程为线索,通过查阅新的文献档案,详实地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地还原了战争中的人与事件。作者没有局限于战争本身,而是将目光投向更久远的过去,对交战各方的文化传统、政治诉求、经济状况乃至领导层心理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挖掘
这是以哈布斯堡王朝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数百年前的战斗为主题,围
绕着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教世界而展开的悠久故事。作者表面上以1683年的那场维也纳围城战为基础,实际上整本书如剥洋葱般,一层一层地揭开许许多多的故事,让读者一步一步进入这场战争的核心,了解和明白维也纳之战的来龙去脉。
土耳其人热衷扩张,虽然他们信奉伊斯兰教,但他们自认为是真正的
罗马帝国的主宰者。神圣罗马帝国,已由哈布斯堡王朝掌权两百年,他们是基督教世界的*后保卫者。双方在维也纳一决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