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启源》,共3卷,金代张元素撰,刊于金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6年)。上卷着重在条析脏腑病机,而附以脏腑诸病的用药心法;中卷为《内经》主治备要和六气方治;下卷为用药备旨,论述药性的气味厚薄、寒热升降,以及四气五味、五脏苦欲等理论,是研究药性最有系统的专篇。张元素以《素问》为宗旨,吸取了《中藏经》分辨脏腑寒热虚实和钱
《温疫论》是明末医学家吴又可所撰的我国第一部温疫病专著,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全书分上、下两卷,系统论述了温疫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和具体的方剂药物等。同时,作者创立了“戾气”病因学说,强调温疫与伤寒完全不同,并提出了许多传统中医学理论中没有的观点,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医外感病学的理论
本书是针灸专著,又名《针灸大全》。由明代杨继洲(济时)撰写,刊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杨氏根据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简称《玄机秘要》),参考明以前20余种针灸学著作,并结合自己针灸临床经验编成此书。本书共10卷,较全面论述针灸理论、针灸歌赋选,考定腧穴名称和部位以及刺法针法、灸法等操作手法,记述历代名家针灸医案
《医学源流论》属医论著作。分上下两卷,清代徐大椿(字灵胎)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著,时年灵胎65岁,此书是其主要的医学论文集,共收其评论文章九十九篇。上卷论经络脏腑、脉、病、方、药;下卷论治法、书论、各科、古今。
《幼幼集成》由清代陈复正编撰,刊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全书共6卷。卷一论述儿科中关于指纹、脉法及保产、调护、变蒸等内容;卷二-四为儿科主要疾病及杂证、疮疡的辨证施治;卷五-六介绍经陈氏增删的《万氏痘麻》歌赋170余首,附方130余首。
本书共二十一章,以儿科各类常见疾病为纲,从概述、诊断要点、治疗要点等方面展开阐述,尤其突出了治疗中用药常规,对临床治疗更具指导性。全书贯穿了儿科各类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展现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规范程序,有利于规范各级各类医院的医疗行为,使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有章可循。
康平本作为日本版本,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作者在经方应用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有多年线上及线下授课经验,作者基于自己三十多年运用经方的临床经验和感悟,尤其是对药证和方证的总结体会,对原文和方药进行了临床解读。
本书是由清代戴天章所撰的温疫著作,全书共4卷,另有附方1卷。其为吴又可《温疫论》的推广发挥本,主要论述病发于里的温热病的辨证论治,对伏气温病脉因证治的阐发有突出贡献。书中着重研究伤寒与温疫的辨证,特别是早期症状的鉴别,不仅提出温疫早期的诊断要点,并详述其常见证、疑似证、危重症、后遗症、兼夹证,对每证的病理、鉴别、主治方
本书内容紧贴临床,通过37个病例完整讲解MDT过程及结局。每个病例由“简要病史”“体征”“化验”“辅助检查”“诊断”“MDT查房”“MDT点评”等部分构成。
本书真实还原当年轰动世界的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历程,以一手资料破除了流传甚广的谣言,以引人入胜的叙述回顾50年前发掘历程中的一波三折。本书作者之一侯良,是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工作的亲历者和领导者之一。侯良先生一生致力于马王堆的研究和普及推广工作,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老一辈考古文博人“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感。本书梳理了侯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