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季宇先生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的代表作品《月光如水》《老耿的春天》《逝者如斯夫》《鎏金宝鉴》《无处不在》等,均是最新发表在《长江文艺》《清明》等文学期刊的中篇力作。作品题材丰富,现实题材的《逝者如斯夫》《老耿的春天》《就当从没发生过》《月光如水》《无处不在》,均是对现实生活的有感而发,以小故事见大道理,叙事
本书分为“故园回首”“世路俯仰”“天地追悟”“日月怀想”四辑,收录了《自己欣赏自己》《记忆醇香》《故里杨套》《寂寞的荒原》《心中的自己》等一百余首现代诗作品。书稿中收录的诗歌将当地历史人文与当代发掘开发相结合,将记忆中的家乡与家乡的当代面貌相映照,呈现家乡各种基础建设改善后的面貌,表达作者的所见、所思、所想,反映家乡面
本书是著名作家赵焰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其中短篇代表作品《与眼镜蛇为伍》《宋刺》《太祖的刀》等篇,作品多以武侠题材为主,在宋朝的历史背景下,通过侠士行走江湖的经历,讲述了武侠精神与中华传统文化交融的故事。可读性强,具有达观的人生态度。
本书系一部网络文学评论集,分为“宏观视野”“类型探析”“名作细读”“作家评论”“作品解读”“文体研究”“新作评介”“名家访谈”八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神话”与未来文明;文学“世界”与基于数码人工环境的文学叙事;网文叙事伦理的特异性与正能量化的可能路径等。
19世纪末,伴随着现代教育体制下文学学科的建立,大量中国文学史教材和参考读物应运而生。在林林总总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中,施慎之《中国文学史讲话》只有短短10万字,乍看只是一本不起眼的小册子。该书体量虽小,内容却十分完整,其研究范围,上起先秦,下迄清末,诗、文、辞赋、词、曲、小说,诸体皆备,举凡重要的作家、作品,都予以简明扼
本书为“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中的一种。《中国文学史解题》内容上分为《文学解题》《文学史解题》《中国文学史解题》三大部分,分别回答了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文学史、应该如何书写中国文学史这三个问题。三大部分下又分专题,全书近50个专题。所述所议,在一定程度上又兼具文学批评的意味。本书虽顺应以源自西方的文学观念为衡量
本书为“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中的一种。《中国文学ABC》是世界书局策划的“ABC丛书”之一,主要是面向青年学习者,简要介绍了中国文学的概况。《中国文学史》则通论中国文学三千年发展历程,是结构完整的文学史著作。《中国文学概论》为专题性研究,集中分析阐释了文字、文体和作风(即风格)等三个问题。如果就应用于不同的
《中国文学史话》是在文学史的书写范式、理想目标渐趋一致的时代背景下,梁乙真以编者为自我定位,以一己之力完成的一部贯通先秦至清代的文学史。其材料收集丰富得当,史实取证正确缜密,较为及时地运用新文献,吸收新观点,阶段性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国文学史研究的水平,体现了后五四时期的一代文学史家自觉重写文学史的努力与追求,
本书隶属“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丛刊”。《中国文学史》是刘大白所著,全书视中国古代的文学为名胜区域,以“游览指南”的笔法叙述上古至唐各时代各种文学的起源、发展与流变,并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做出相应艺术评判,语言清新活泼,有讲稿色彩。《中国纯文学史》是金受申所著,是一部基于纯文学观念,“可以为高级中学讲授”的文学史讲义。
《中国文学史新编》是张长弓为河南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课程而编写的教材,于1935年由上海开明书店首次出版。这本文学史的体例“以时代为纲,以文体作风、派别为子目”,力图“见其史的流变”。这在当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此书出版后为众多文学史家所赏识,当年就有西南联大等多所高校以此书作为教材,为此,该书曾再版三四次。郭绍虞认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