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机制与治理对策》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对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机制展开研究,探寻其演化发展的轨迹和驱动因素,从而为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界定及特征分析、典型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驱动因素的识别、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模型的构建及应用、资源型产业集群治理对策研究等。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机制与治理对策》可供各级管理部门和有关机构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时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供从事资源型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经济等相关领域研究的科研人员、教师和研究生参考。
本书是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所资助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总结撰写而成。笔者课题组近年来对资源型产业集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先后前往黑龙江大庆、辽宁阜新和盘锦、四川攀枝花、河北任丘、天津大港等城市,对当地资源型产业集群进行走访调研,形成了大量的调研资料。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对典型资源型产业集群展开多案例对比研究,并结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对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根据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形成最终的研究报告。后期根据评审专家的意见和课题组的集体讨论,对上述研究内容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最终形成了本书的框架。
在整个课题研究和专著写作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研究成果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结合,突出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强调理论分析要以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为基础展开,并基于这样的分析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从而能够为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支持。
本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
本部分主要为后面的研究明确研究对象,将其与其他产业集群加以区分,并对该研究对象的目前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界定、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特征分析、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分析、影响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
(2)典型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
本部分主要通对选取我国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案例进行研究,来为后面的发展动力机制分析提供实践层面和数据层面的支持。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黑龙江大庆的石油产业群的案例研究、辽宁阜新的煤炭产业群的案例研究和四川攀枝花有色金属产业群的案例研究。
(3)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本部分是在前期资料分析和数据整理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模型的研究,并以模型为基础对其演化发展的生命周期进行路径分析,研究不同阶段的特征及关键影响要素。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驱动力的识别、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模型的构建及应用、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演化发展路径分析。
(4)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治理对策研究。
本部分主要结合前面的发展动力机制分析,对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治理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集群所在地的政府进行产业规划和治理提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资源型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的制约因素分析、资源型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的治理对策分析、资源枯竭型产业集群的转型模式分析。
查看全部↓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与框架
1.3 研究的方法及目标
第2章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研究综述
2.1 资源型产业集群概念的提出
2.2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国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2.3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第3章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界定及特征分析
3.1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界定
3.2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识别
3.2.1 产业集群的识别方法
3.2.2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识别方法
3.3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特征分析
3.3.1 产业集群的一般特征
3.3.2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特征
3.4 我国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典型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案例研究
4.1 黑龙江大庆油气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
4.1.1 黑龙江大庆油气产业集群概述
4.1.2 大庆石油产业集群的成长阶段(1954~1963年)
4.1.3 大庆石油产业集群的成熟阶段(1964~1995年)
4.1.4 大庆石油产业集群转型阶段(1996年至今)
4.2 辽宁阜新煤炭产业集群案例分析
4.2.1 辽宁阜新煤炭产业集群发展概述
4.2.2 阜新煤炭产业集群的成长阶段(1913~1957年)
4.2.3 阜新煤炭产业集群的成熟阶段(1957~1992年)
4.2.4 阜新煤炭产业集群的衰落阶段(1993~2001年)
4.2.5 阜新煤炭产业集群的转型阶段(2001年至今)
4.3 四川攀枝花钢钒钛产业集群案例分析
4.3.1 四川攀枝花钢钒钛产业集群发展概述
4.3.2 攀枝花钢钒钛产业集群的萌芽阶段(1965~1985年)
4.3.3 攀枝花钢钒钛产业集群的形成阶段(1986~2000年)
4.3.4 攀枝花钢钒钛产业集群的成熟阶段(2001年至今)
第5章 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动力的识别及作用机制分析
5.1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驱动力的识别
5.2 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模型的构建
5.2.1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5.2.2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建模方法与思路
5.2.3 资源型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模型的构建
5.3 基于阜新煤炭产业集群的模型应用
5.3.1 阜新煤炭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因素的分析
5.3.2 阜新煤炭产业集群动力模型的构建
5.3.3 模型分析与政策讨论
第6章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治理对策研究
6.1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及其划分
6.2 资源型产业集群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及治理对策分析
6.2.1 形成期的影响因素及治理对策
6.2.2 成长期的影响因素及治理对策
6.2.3 成熟期的影响因素及治理对策
6.2.4 衰退期的影响因素及治理对策
6.3 资源枯竭型产业集群的转型模式分析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机制与治理对策》:
3.3.2资源型产业集群的特征
资源型产业集群是基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其核心是依赖于天赋资源,这种依赖性使得资源型产业区别于其他一些“落脚自由产业”(杨伟民和秦志宏,2005),进而也导致了这类集群的独特发展模式和表现特征,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从形成和发展基础来看,资源型产业集群是依托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地理根植性。自然资源是资源型产业的主要投入原材料,而正如前面对资源型产业的界定所言,这里的自然资源主要指地下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等,这些矿产资源的分布、存量、品质和开采难度都具有很强的天然属性,而这些因素则会直接影响到资源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从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最初形成来看,某一地区的自然资源赋存优势是形成该产业集聚的最直接动因,因此,依赖于自然资源形成发展的资源型产业集群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对于资源型产业而言,其生产和加工对象是自然资源,资源物耗成本在产品成本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而且这些资源往往体积笨重不利于运输,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相关企业在选址过程中会尽量考虑靠近自然资源富集的地区,这也是资源型产业集群具有很强地理根植性的重要原因(张会新,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