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分析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对其运行状态、目标及内部结构和功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诊断、评价、预测时,不但涉及确定性信息,同时也涉及广泛的灰信息,灰色模型技术具有独特的适用性和优势。
《灰色系统丛书 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基于灰色模型技术的分析》主要介绍灰色模型技术基础理论和方法创新,侧重于灰色模型技术在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量化分析中的实际应用技巧阐述,以灰色模型技术应用于量化和比较分析区域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为主线贯穿全书,集中反映了作者及其团队多年来针对相关问题研究取得的成果积累,同时也融入了国内外同行相关的新研究成果。
《灰色系统丛书 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基于灰色模型技术的分析》可供灰色系统理论研究、应用的教学人员和各专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尤其是农业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参阅,亦可作为大学生和研究生,特别是高等农林院校农学类各专业、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参考书。
自1982年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提出灰色系统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创新和完善,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体系,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农业、工业、生态、军事、教育等领域。本书内容侧重于灰色模型技术在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量化分析中的应用,总体上突出灰色模型技术与实际问题结合时建模机理、求解思路的阐述,强调应用背景分析,在保证系统性、完整性、逻辑关系合理性的情况下淡化复杂的数学分析和公式推导。本书得到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资助(2016BJJ022)是灰色系统理论应用系列丛书之一。
粮食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做到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目前我国的粮食安全体系虽然已经进入逐步完善时期,在“统筹粮食供求各要素,提高宏观调控能力;统筹粮食生产力各要素,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统筹区域发展,提高主产区粮食供应能力;统筹粮食进出口,提高对外开放能力;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粮农获利能力;统筹发展与改革,提高体制的保障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对于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来说,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各级政府需要牢牢抓紧的战略问题。粮食生产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就谈不上科学合理的粮食储备和流通,因此本书重点把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所涉及的一系列量化关系,将粮食储备和粮食流通作为分析粮食安全时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在确立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所涉及的若干量化关系时,尽管在纵向和截面上都能收集到不少样本信息,但相对于不同研究目的的需求来说,依然存在信息(数据)的不完整性、信息(数据)间关系的不确定性、信息(数据)获取的不可靠性、相对于大数据需求的少数据等问题,这些问题用数学形式表达时一般表现为灰信息、随机信息、模糊信息和粗糙信息等已知的四种单式不确定性信息形式。限于时间和篇幅,本书仅对涉及灰信息和确定性信息的问题进行研究,采用灰色模型技术进行量化表达和分析;而对于涉及其他类型不确定性信息的内容将在以后其他成果中体现。
全书共8章,包括绪论、灰色模型技术与新成果、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粮食生产效率与影响因素贡献率量化分析、基于灰色生成技术的GM(1,1)粮食生产预测、基于灰色组合模型的粮食生产预测、粮食安全评价和预警。
本书由李炳军提出总体写作方案并组织撰稿,陈振、孟凡琳等参与了方案的讨论。其中李炳军执笔了第1、2、4、7章:孟凡琳执笔了3、6、8章,参加编写第5章;陈振执笔第5章。此外硕士研究生王天慧和李佩华等也做了大量工作,分别参与编写了第4章和第7章,协助收集、处理了部分章节的数据;硕士研究生杨卫明参与了第1章编写,并收集、处理了相关数据。本书吸纳了河南农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李秋芳、何春花、叶璟等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完善了新信息的补充,整理添加了作者及其研究团队近期新的研究成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为忠实记录近年来作者及作者团队在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方面取得的成果,记录下河南农业大学“定量化管理创新团队”发展的时代辙印,我们撰写了这本书。本书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思峰教授提议出版的,书名也是他结合作者的研究成果亲自确定的。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作者从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汲取了营养,得到了启示,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他们的部分成果(在参考文献中尽可能地列出),除所列参考文献被引用外,一些引用或借鉴过的文献可能被疏漏的情况难免还会有。在此对疏漏的文献作者表示真诚的歉意,对刘思峰教授及所有支持本书出版的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本好的著作,需要不断磨砺,反复完善,但由于灰色系统理论尚在发展,它涉及的模型技术又非常深刻、丰富和广泛,且与粮食安全、粮食生产结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从方法和问题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系统创新,限于我们的水平,书中的观点等方面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查看全部↓
第1章 绪论
1.1 粮食安全与粮食生产
1.1.1 粮食安全问题
1.1.2 粮食生产问题
1.2 河南省粮食供需结构分析
1.2.1 河南省粮食生产状况分析
1.2.2 河南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趋势
1.2.3 河南省粮食需求结构
1.3 灰色系统理论的适用性
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灰色模型技术与新成果
2.1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2.1.1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相关概念
2.1.2 几种灰色关联分析模型
2.1.3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深化研究
2.2 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评估模型
2.2.1 灰色白化权函数
2.2.2 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方法
2.2.3 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估方法
2.2.4 灰色白化权函数聚类模型的深化研究
2.3 GM(1,1)模型
2.3.1 GM(1,1)模型原始形式的建模机理
2.3.2 离散GM(1,1)模型
2.3.3 GM(1.1 )模型研究新成果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
3.1 粮食安全问题研究进展
3.1.1 国外研究进展
3.1.2 国内研究进展
3.2 粮食安全影响因素集及量化表达
3.2.1 宏观粮食安全影响因素集
3.2.2 微观粮食安全影响因素集
3.2.3 粮食安全影响因素集
3.2.4 粮食安全性的量化表达
3.3 河南省粮食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3.3.1 河南省粮食安全现状
3.3.2 粮食安全综合系数的计算
3.3.3 河南省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3.3.4 结果分析
3.4 中国粮食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3.4.1 粮食安全综合系数的计算
3.4.2 中国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3.4.3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
4.1 粮食生产问题研究进展
4.1.1 国外研究进展
4.1.2 国内研究进展
4.2 粮食生产影响因素集及量化表达
4.2.1 粮食生产影响因素集
4.2.2 因素选取原则
4.2.3 粮食生产主要影响因素
4.3 河南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4.3.1 河南省粮食生产现状
4.3.2 数据的来源
4.3.3 河南省粮食生产主要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4.3.4 结果分析
4.4 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4.4.1 中国粮食生产现状
4.4.2 数据来源
4.4.3 中国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
第5章 粮食生产效率与影响因素贡献率量化分析
第6章 基于灰色生成技术的GM(1,1)粮食生产预测
第7章 基于灰色组合模型的粮食生产预测
第8章 粮食安全评价和预警
后记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