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9年至今,中国货物出口一直排名世界首位,其中制造业出口占了很大份额。制造业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割生产的主体。《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研究》选取中国的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国际分割生产和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作者须构建一个国际分割生产模型,为分析国际分割生产影响出口贸易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其次,选取出口比较优势、出口结构、出口复杂度、出口的深化和广化为反映制造业出口发展状况的指标,分析国际分割生产现象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和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并重点就国际分割生产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复杂度、出口的深化和广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研究》可供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区域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研究人员和师生使用,也可供政府相关领导和管理人员参考。
改革开放以来,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中国的出口规模迅速扩张。中国出口总额的世界排名由1980年的第28位,上升至2007年的第2位,2009~2015年,中国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的排名。在中国的出口中制成品出口占了绝大部分的份额,且制成品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所有货物出口总额的增长速度。制成品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割生产(international 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的主体,国际分割生产,即把产品的生产过程分割成不同的区段配置到不同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制造业出口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没有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现象,不能解释国际分割生产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本书构建了一个南-北国际分割生产的模型,为分析国际分割生产影响出口贸易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另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相关经验研究主要从宏观层面进行,主要分析贸易总量增长的决定因素,很少具体到行业层面,也很少对中国的出口复杂度、出口的深化和广化等产品特征进行分析,还没有文献把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出口的产品特征相结合进行研究。为此,本书一方面运用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把国际分割生产纳入分析框架;另一方面,本书选取出口比较优势、出口结构、出口复杂度、出口的深化和广化为反映制造业出口发展状况的指标,分析了国际分割生产现象对中国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和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并重点就国际分割生产对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复杂度、出口的深化和广化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
本书共8章。第1章指出本书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及创新之处。第2章简要介绍国际分割生产与贸易和出口发展的相关文献。第3章基于Dixit和Stiglitz(1977)的模型,把产品的生产过程分成不同区段并跨国配置,构建一个南-北国际分割生产的模型,分析国际分割生产对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第4章在相关文献基础上,构建三类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割生产程度的指标进行度量。第5章分析考虑国际分割生产与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时,中国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和出口结构的变化。第6章首先构建指标度量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复杂度,其次就国际分割生产对我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影响进行经验分析。第7章首先构建指标度量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深化和广化,其次就国际分割生产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深化和广化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第8章总结本书的研究结论,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书得出如下主要结论:①随着北方国家向南方国家分割生产,将会对南方国家的出口比较优势、出口结构、出口复杂度、出口的深化和广化产生影响。②中国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国际分割生产程度比较高,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国际分割生产程度较低。中国制造业与北美洲、亚洲的国际分割生产程度最高,其次是与欧洲、拉丁美洲的国际分割生产程度,与非洲、大洋洲的国际分割生产程度最低。③由于国际分割生产,中国制造业的出口比较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改善程度也非常突出。但是,分离了国际分割生产引起的他国的贡献和含量后,中国制造业的出口比较优势和出口结构改善程度并没有这么突出。④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复杂度呈上升趋势。我国科技投入的增加和我国通过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与加工贸易等方式参与国际分割生产的程度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提高。⑤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出口市场份额的变化主要源于出口深化的贡献,出口广化的贡献很小。国际分割生产对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出口的深化与广化的影响存在差异。
查看全部↓
杨永华,女,纳西族.1979年5月出生,云南丽江人。2002年7月毕业于云南大学数理基地班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7月毕业于云南大学经济思想史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10年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15年12月云南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出站。现任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金融系系主任,国际贸易、金融学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是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国际分工与区域经济合作。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云南省委宣传部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厅项目2项、纵向和横向课题5项,参与国家科研项目4项。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合著专著2部。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1.1 中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增长
1.1.2 中国参与国际分割生产状况
1.1.3 问题提出
1.2 本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1.3 本书的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结构安排
1.4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国际分割生产与贸易的理论研究
2.1.1 基于李嘉图模型的国际分割生产
2.1.2 基于H-O模型的国际分割生产
2.2 关于国际分割生产效应的经验研究
2.2.1 国际分割生产与贸易效应的经验研究
2.2.2 国际分割生产与劳动力配置效应的经验研究
2.2.3 国际分割生产与生产率效应的经验研究
2.3 出口发展的相关文献综述
2.3.1 出口复杂度的相关研究
2.3.2 出口的深化与广化的相关研究
2.3.3 出口比较优势和出口结构的相关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南-北国际分割生产模型
3.1 无国际分割生产条件下的模型基本假设和结构
3.1.1 消费者行为
3.1.2 生产者行为
3.1.3 开放条件下的需求和贸易
3.2 国际分割生产条件下的模型
3.2.1 基本假设与变量说明
3.2.2 L区段的南-北分割
3.2.3 LH区段的南-北分割
3.3 H区段与产品复杂度
3.3.1 消费者行为
3.3.2 生产者行为
3.3.3 H区段转移与产品复杂度
3.4 小结
第4章 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割生产程度度量
4.1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中国国际分割生产程度度量
4.1.1 投入-产出方法度量国际分割生产程度的指标
4.1.2 行业选取和数据来源说明
4.1.3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割生产程度
4.2 基于零部件贸易的中国国际分割生产程度度量
4.2.1 零部件贸易度量国际分割生产程度的方法
4.2.2 数据选取和来源说明
4.2.3 基于零部件贸易的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割生产程度
4.3 基于加工贸易的中国国际分割生产程度度量
4.3.1 基于加工贸易数据的国际分割生产程度度量方法
4.3.2 数据选取和来源说明
4.3.3 基于加工贸易的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割生产程度
4.4 小结
第5章 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
5.1 国际分割生产条件下的出口比较优势和出口结构
5.2 国际分割生产条件下中国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
5.2.1 比较优势测度指标:RCA
5.2.2 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时的中国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
5.2.3 国际分割生产条件下的中国制造业出口比较优势
5.2.4 对比分析
5.3 国际分割生产条件下的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
5.3.1 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指标
5.3.2 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对比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
6.1 中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分析
6.1.1 出口复杂度的含义和度量指标
6.1.2 数据选取和来源说明
6.1.3 中国制造业出口复杂度的度量
……
第7章 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深化和广化度量
第8章 结论与前瞻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SNA基本货物类别与BEC所属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附录B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的制造业
附录C 制造业行业代码和行业分类对应表
附录D 制造业行业与投入产出各部门的对应表
附录E 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 Rev.3)与我国制造业行业的对应
附录F 制造业和零部件产品编码
附录G 中国与世界和各洲的制造业和零部件进出口额
附录H 中国出口伙伴国或地区排名
附录I 选取118个国家和地区样本
附录J 中国产品的复杂度
附录K 中国制造业行业与HS1996的六位编码货号对应表
附录L 中国制造业同十大贸易伙伴的出口和市场份额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