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关教师知识的观点很多,有关教师知识的专著和论文也已出版发表不少,这些论著或者是从知识构成的一般角度讨论教师知识问题,其阐释都较为平面,或者是从个人知识即实践知识的角度阐释教师知识问题,其阐释一般都较为实践化。这些研究成果对人们从不同层面或不同侧面理解和把握教师知识都有着很好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导价值。
而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笔者从教师个体所拥有和使用的全部知识的角度考察教师知识问题,将教师个体所拥有的全部知识从立体、动态的角度分为公共显性知识、公共隐性知识、个人显性知识和个人隐性知识,并将此作为研究教师个体知识问题的分析框架,力求体现实证研究与质性研究的结合。本书应用理论分析、问卷调研、实地访谈的方法,探讨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等不同教学情景下教师个体知识的应用情况,同时也探讨了“自身的教学反思和经验积累”、“参加优质观摩课”、“教研活动”等不同途径对教师个体知识获得的贡献。如此,本书所展现的教师知识的样态也就不同于一般的教师知识的论著。
本书一共有六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对教师个体知识的含义、类型及相关研究的进行阐释和文献回顾。本章首先介绍知识概念的主要问题,接着是对教师知识领域内的有关文献进行较为广泛的述评。这里既有对国外研究的评价,也有对国内研究的介绍,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对知识的一般认识、对教师知识的研究、对教师隐性知识的理解、对专家教师知识的介绍等,这四方面的内容围绕着教师知识的构成、教师知识的获得途径方式等问题而展开。
第三章为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笔者首先阐释有关教师知识的概念,之后就教师知识的理论基础作出阐释,接下来在这一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1建立教师个体知识的理论模型,这一理论模型将作为本书的分析框架,同时也将成为解释和理解本书中观点所依赖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为教师个体知识构成与应用的实证研究,笔者阐明了教师个体知识是指作为从事专业工作的教师个体所拥有及对教学行为产生影响作用的全部知识,包括公共显性知识、公共隐性知识、个人显性知识和个人隐性知识,同时应用实证的方法证明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等不同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应用情况。
第五章为教师个体知识的来源及获取的研究发现。笔者探讨了“自身的教学反思和经验积累”、“参加优质观摩课”、“教研活动”等不同途径对教师个体知识获得的贡献程度。
第六章是本书的研究结果部分,主要阐释教师个体知识的生存形态与构建策略,归纳和总结出以教师个体知识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
以上就是本书的内容结构,希望本书的观点能够给思考教师知识的研究者以启示和借鉴。
周福盛,男,1962年生,宁夏中宁人。教育学博士,宁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基础教育、民族教育的研究。先后主持宁夏回族自治区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及教育厅规划课题10多项。在《教育学报》《教育发展研究》《中国教育学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编著教材2部,参与撰写学术著作及教材多部。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视角——教师个体知识研究
第一节 教师个体知识研究的缘由
第二节 教师个体知识研究的问题
第三节 研究的设计
第二章 教师知识的含义及相关研究
第一节 教师知识的含义及构成
第二节 对教师隐性知识的探讨
第三节 教师知识的来源、获得和发展研究
第四节 教师知识的另类视角——专家知识的研究
第五节 教师知识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第三章 教师个体知识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 教师个体知识概念的提出
第二节 教师个体知识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教师个体知识的理论构建
第四章 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与应用机制
第一节 教师个体知识的构成
第二节 教师个体知识的应用
第五章 教师个体知识的获得途径与机制
第一节 公共显性知识的获得途径
第二节 公共隐性知识的获得途径
第三节 个人显性知识的获得途径
第四节 个人隐性知识的获得途径
第五节 一般性教学知识的获得途径
第六节 教师个体知识获得途径的机制——一个分析的框架
第六章 建立以教师个体知识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
第一节 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知识基础
第二节 以教师个体知识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构建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