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篇,主要介绍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史、生产率的概念等。读者通过这一部分学习,能够对工业工程及其意识有一个总括的了解和认识。第二部分为方法研究篇,主要介绍流程分析、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的技术和方法。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读者能够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基本运作流程及如何分析和提高人机系统整体效率有一个准确的识别和认识。第三部分为时间研究篇,主要介绍作业测定、工时定额有关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这一部分学习,能够使读者全面了解与掌握时间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在企业工作中制定科学合理的工时定额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部分为现场管理篇,主要介绍现场管理的基本概念、5S管理、定制管理和班组管理等。通过这一部分学习,可使读者详细了解企业的现场管理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读者企业现场管理的能力。
本系列教材体系完整,参照《工业工程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课程要求,结构层次合理,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自学;本系列教材着重邀请领域内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相关企业人员参与,体现校企合作特色。同时,文中穿插大量案例阅读及分析,配有类型多样的习题以考查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提供多媒体教学课件、系统仿真模型、教学视频、习题解答等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选用该教材的教师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与出版社取得联系,以获得相关教学支持。
工业工程是融工程技术和管理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其对提高企业运营系统的综合效率和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工业工程师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任务,我国企业对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正在迅猛增加,工业工程师已经成为深受欢迎和尊重的职业。工业工程师在系统分析、系统优化、系统集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基础工业工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学习工业工程专业其他专业课的先导课程,本书力争系统全面地向读者介绍工业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研究、时间研究和现场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旨在使读者建立工业工程总体概念,认识工业工程学科特点和目标,树立工业工程意识,掌握基础工业工程知识、技术及其应用技能,学会运用基础工业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本书既适用于高等院校的本科生作教材,亦适用于企业工业工程技术人员作参考书。
本书第一版于2005年10月出版,2009年5月完成了第一次修订,并被选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2015年被选为“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编号:2014-1-116)。本次修订进一步完善了基础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在第1章中删除了1.5节生产率概述,在第2章中将2.1节流程管理与管理流程,修改为流程与流程管理,并将内容作了匹配性的调整。在第5章动作分析中,将原5.1节与5.2节合并,删除了对动素的详细描述,并进行了浓缩。在第7章工时定额中,将7.4节更改为工时定额制定的新发展,并根据提纲撰写了相应的内容。在第8章现场管理中,增加了8.4节目视管理一节内容。并将作者近年来为更多企业实施工业工程项目的实际案例补充到了书中,使每章的案例更具有可读性和应用参考性。
本书充分吸收国内外相关教材的优点,使本书无论是结构上还是内容上更趋于合理。本书共分为以下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介绍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史等。读者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能够对工业工程及其意识有一个总的了解和认识。第二部分为方法研究,主要介绍流程分析、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的技术和方法。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读者能够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基本运作流程及如何分析和提高人机系统整体效率有一个准确的识别和认识。
第三部分为时间研究,主要介绍作业测定、工时定额有关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与掌握时间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在企业工作中制定科学合理的工时定额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部分为现场管理,主要介绍现场管理的基本概念、5S管理、定置管理、目视管理和班组管理等。这一部分的学习,可使读者详细了解企业的现场管理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读者企业现场管理的能力。
第1章 工业工程概述
1.1 工业工程的定义和职能
1.1.1 工业工程的定义
1.1.2 工业工程与管理
1.2 工业工程的发展史
1.2.1 工业工程的起源
1.2.2 工业工程的发展历程
1.2.3 我国工业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1.3 工业工程的特征和意识
1.3.1 工业工程的基本特征
1.3.2 工业工程的意识
1.4 工业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 工业工程的知识范畴与人才素质
1.4.2 工业工程的应用范围和常用技术
1.4.3 制造业中的工业工程
第2章 流程分析
2.1 流程与流程管理
2.1.1 流程的定义
2.1.2 流程的分类
2.1.3 流程管理
2.2 流程的描述方法
2.2.1 流程图简介
2.2.2 跨职能流程图符号说明
2.2.3 跨职能流程图举例
2.2.4 流程节点描述
2.3 流程分析与优化
2.3.1 流程分析与优化的指导思想和作用
2.3.2 流程优化步骤
2.3.3 流程诊断
2.3.4 流程复现
2.3.5 流程优化
2.3.6 差异论证
2.3.7 流程实施
2.3.8 流程分析与优化分析实例
第3章 程序分析
3.1 程序分析概述
3.1.1 程序分析的定义、对象和目的
3.1.2 程序分析符号
3.1.3 程序分析技巧
3.1.4 程序分析时的相应图表
3.1.5 程序分析的改善对象
3.2 工艺程序分析
3.2.1 工艺程序图的内容
3.2.2 工艺程序图的构成及绘制方法
3.2.3 工艺程序图的用途
3.2.4 工艺程序图的分析
3.2.5 工艺程序图分析实例
3.3 流程程序分析
3.3.1 流程程序图的意义与内容
3.3.2 流程程序图的构成
3.3.3 流程程序图的作业分析
3.3.4 流程图分析实例
3.4 线路分析
3.4.1 线路图的意义与内容
3.4.2 线路图的种类
3.4.3 线路图的绘制要求
3.4.4 线路图的分析
3.4.5 线路图分析实例
第4章 操作分析
4.1 概述
4.1.1 操作分析的基本概念
4.1.2 影响操作的因素
4.1.3 操作分析的基本要求
4.2 人机程序图
4.2.1 人机程序图的基本概念
4.2.2 人机程序的分析
4.2.3 人机程序图分析实例
4.3 操作程序图
4.3.1 操作程序图的基本概念
4.3.2 操作程序图的分析
4.3.3 操作程序图分析实例
4.3.4 操作标准化
4.4 工组操作程序图
4.4.1 工组操作程序图的基本概念
4.4.2 工组操作程序图的分析
4.4.3 工组操作程序图分析实例
第5章 动作分析
5.1 动作分析概述
5.1.1 动作分析的基本概念
5.1.2 动作分析的目的意义和作用
5.1.3 动作分析的方法
5.1.4 影响动作时间的变量(因素)
5.1.5 动作分析式
5.2 动作程序图
5.2.1 动作程序图的定义和作用
5.2.2 动作程序图的构成与绘制
5.2.3 动作程序图分析实例
5.3 动作经济原则
5.4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及模特排时法
5.4.1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的概念及其特点
5.4.2 模特排时法
第6章 作业测定
6.1 作业测定概述
6.1.1 作业测定的定义
6.1.2 作业测定的目的
6.1.3 作业测定的应用
6.1.4 作业测定的主要方法及特点
6.1.5 作业测定方法制定时间标准的程序
6.2 工作日写实
6.2.1 工作日写实的一般原理
6.2.2 工作日写实的种类
6.2.3 工作日写实的步骤
6.3 测时法
6.3.1 测时法的概念和任务
6.3.2 测时法的步骤
6.3.3 测时法的四种方法
6.3.4 测时法分析实例
6.4 瞬时观察法
6.4.1 瞬时观察法的概念与特点
6.4.2 瞬时观察法的原理
6.4.3 瞬时观察法的一般步骤
6.4.4 瞬时观察法的主要用途
6.4.5 瞬时观察法分析实例
6.5 几种评比方法简介
6.5.1 问题的提出
6.5.2 速率的研究
6.5.3 西屋评定法
6.5.4 点数法
6.5.5 工作测定
6.5.6 评比的训练
第7章 工时定额
7.1 劳动定额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7.1.1 劳动定额的概念
7.1.2 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
7.1.3 产量定额和工时定额的数量关系
7.1.4 劳动定额的种类
7.1.5 劳动定额的作用
7.1.6 劳动定额制定的影响因素
7.2 工时消耗的分类
7.2.1 工时消耗分类的目的
7.2.2 工时消耗分类体系
7.3 工时定额的制定方法及其技术分析
7.3.1 经验估工法
7.3.2 统计分析法
7.3.3 类推比较法
7.3.4 技术定额法
7.3.5 各种制定方法比较
7.4 工时定额制定的新发展
7.4.1 计算机辅助工时定额制定
7.4.2 应用神经网络辅助计算工时定额
7.4.3 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工时定额的制定
第8章 现场管理
8.1 现场管理概述
8.1.1 现场管理的含义
8.1.2 现场管理的特点
8.1.3 现场管理的原则
8.1.4 现场管理的目的
8.1.5 现场管理的任务
8.2 5S管理
8.2.1 5S管理的概念
8.2.2 5S管理的定义、目的、实施要领
8.2.3 开展5S活动的原则
8.2.4 5S活动的实施方法
8.2.5 5S管理的作用
8.2.6 5S管理的发展
8.3 定置管理
8.3.1 定置管理的运作
8.3.2 定置管理的基本内容
8.3.3 定置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8.3.4 定置管理的作用
8.3.5 定置管理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改进措施
8.4 目视管理
8.4.1 目视管理的概述
8.4.2 目视管理的内容
8.4.3 目视管理的类别
8.4.4 目视管理的实施
8.4.5 目视管理的评估
8.5 班组管理
8.5.1 班组管理的定位
8.5.2 班组管理的基本原则
8.5.3 班组管理的主要方面
8.5.4 班组管理的基本方法
8.5.5 班组长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