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导引:基于中澳比较的视角》提出了“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这一概念,是指在面对课程改革时,数学教师结合对特定数学内容的认识,深入解读数学课程理念及发展方向,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思考方式,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教学情境与内容的专业模式。《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导引:基于中澳比较的视角》选择了“代数思维”与“统计思想”这两个中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中澳两国数学教师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如何提升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做了思考。研究这一主题对于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职前教师的培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导引:基于中澳比较的视角》所采用的实证研究范式,对教育学研究的规范化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导引:基于中澳比较的视角》适合教育研究者阅读,也适合高等师范学校数学教育研究生、数学教育硕士、数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作为教材使用,还可作为中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用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自人类社会有教育以来,教师就是决定教育事业成败的实际践行者,因此,教师质量历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教师知识与能力的探讨是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Shulman最早提出教师的PCK(学科教学知识)后,研究者形成了不同的教师知识研究的理论框架。对教师知识的研究经历了三个关键的发展阶段:第一,区别教师的知识与学科专家的知识,这使得对教师专业化的讨论成为可能;第二,关注具体教学内容的特定知识,这样对教师专业化的研究才有具体内容;第三,关注官方课程知识,这让对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关注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如今,对教师的研究早已不仅限于知识,但对教师研究的发展路径都体现出了教师专业化的不断深入。一般认为,教师专业化包含双层意义:一是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二是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职业进步的过程。第一层意义是从教师个体内在的专业素质及发展进行研究,而第二层意义是从外在的体制与制度层面来探讨。
不难看出,第一层意义上的教师个体的专业化是前提所在,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都从这一层面来探讨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本书也是如此。简单讲,教师专业化要能体现出教师这一职业的工作的不可替代性。具体到数学教师,其不可替代性应体现出教师职业与数学学科的双重特性,需要与数学专业从业者和其他学科的教师有所区别,并同时体现出教师工作的实践取向。因此,对数学教师专业化的研究应该考虑数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并能具体关注数学学科,甚至到特定的数学内容的教学。基于这样的考虑,本书使用了“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这一概念,是指在面对课程改革时,数学教师结合对特定数学内容的认识,深入解读数学课程理念及发展方向,以此来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与思考,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教学情境与内容的能力。
在确定这一主题后,应该以何种方式,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开展研究呢?本研究是一个中澳比较研究,需同时收集中澳两个国家教师的研究数据,因此选择采用国际通用的实证方式来研究这一教育问题。从研究问题的提出、相关研究的述评、研究方法的选择、研究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研究结果的得出到研究结论的总结,都按照规范的教育学实证研究范式开展。实证研究范式虽已成为当前各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通用范式,但在目前国内教育学的研究上尚不普及。事实上,教师职业需要专业化,教育学研究也需要专业化。换言之,应以科学规范的范式与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与问题,体现出教育学研究的专业性。
教师专业化与教育研究专业化是教育学研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本书在数学教师专业化与教育研究专业化上都作了尝试,选择了“代数思维”与“统计思想”这两个中小学数学重要的内容,利用“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研究框架对数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作了研究。而写作上,虽然本书加入了博士毕业后工作期间以及博士后研究的一些成果,并对标题与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但仍保留了一个教育学实证研究的整体框架。限于水平,不论是研究本身还是书稿的写作,都难免存在诸多不足。谨期望能抛砖引玉,看到更多对数学教师专业化的高水平研究,更为重要地是,希望对教育学的研究能越来越凸显出科学化与规范化。让我们翘首以盼,静待花开。
查看全部↓
章勤琼,浙江乐清人,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大学与墨尔本大学联合培养数学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后,浙江省数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曾在中小学任教三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国家博士后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在Eurasia Journal of Mathematics,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SSCI期刊)、《比较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数学教育学报》等中英文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曾获西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温州大学步青教学卓越奖等荣誉。曾多次受邀在ICME12,EARCOME7,ICME13等国际学术会议作英文学术报告。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教师教育等。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数学教师专业化的现实背景
第二节 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提出
第二章 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探索
第一节 西方数学教师知识相关研究
第二节 国内数学教师知识相关研究
第三节 教师专业素养相关研究
第四节 从数学教师知识与教师专业素养到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
第三章 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探析
第一节 理论分析框架
第二节 研究实施路线
第三节 研究对象
第四节 研究工具
第五节 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六节 研究效度与信度
第七节 研究伦理
第四章 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探究一:代数思维
第一节 “代数思维”课程与教学的理念与要求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问卷分析
第四节 “代数思维”问卷研究效度与信度讨论
第五节 访谈的深度分析
第六节 “代数思维”内容的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
第五章 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探究二:统计思想
第一节 “统计思想”课程与教学的理念与要求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问卷分析
第四节 “统计思想”问卷研究效度与信度讨论
第五节 访谈的深度分析
第六节 “统计思想”内容的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
第六章 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探求
第一节 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核心所在
第二节 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可能进展
第三节 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拓展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代数思维”中文问卷
附录2 “统计思想”中文问卷
附录3 “代数思维”访谈提纲
附录4 “统计思想”访谈提纲
附录5 维多利亚州教育与早期儿童发展部(DEECD)的研究伦理批准文件
附录6 墨尔本大学研究伦理批准文件
附录7 给中国教师的邀请信
附录8 基于意义理解与学生经验的小学阶段“数的教学”
附录9 小学阶段“早期代数思维”的内涵及教学
附录10 统计素养:小学阶段“统计教学”的关注重点
后记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