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从会计的总论入手,介绍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从复式记账原理切入,引出借贷记账法,重点介绍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介绍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财产清查和账务报告;最后介绍会计核算程序和会计工作组织。本书通俗易懂,适合起点较低的职业院校学生入门使用。
本书既可以作为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相关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以作为广大读者了解会计基础知识的普及读物。
很早就想编一本适合现阶段职业院校学生的《基础会计》教材了,在听到有同学反映这门课比较难,比较枯燥乏味的时候,编写创新型教材的想法就更加强烈。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几个有共同想法的老师一起编写了这本书。
本书比较符合现阶段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比较了解现阶段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现状,比如对学习的兴趣不是很浓厚,遇到学习中的难点容易退缩等。我们结合这些现状以及多年的教学体会,编写了这本书,应该说这是一本适合现阶段职业院校学生的教材。
《基础会计》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同学们认识这个专业的第一门课,也是这个专业的专业启蒙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这门课掌握得不好,将直接影响到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如何把这门课程介绍给学生,如何能够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能够在没有教师讲解的情况下消化教材的内容,答案就在这本书中。
首先,在阅读本书时,就像有一位隐形的教师在与你说话,使学生时刻可以感到她的存在与力量,并在她的鼓励和指导下一点点地读下去,学进去。
其次,本书层次分明。在每章的开始,都有学习层次,会告诉同学们哪些是需要掌握的内容,哪些是需要理解的内容,哪些又是需要体会或者记忆的内容,帮助同学们对每个版块内容的学习程度有清晰的了解。
最为重要的一点,本书设置了课前思考,注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的知识,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体会,在思考中进步,才有可能在思考中创新。突出了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本书的使用说明如下。
1. 每章的开始,都介绍了本章的学习层次,哪些内容是需要理解的,哪些内容是需要记忆的,哪些是需要掌握的,哪些又是需要体会和了解的。为初学者非常清晰地指明了学习的关键内容。
2. 每章学习之前都有本章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了解本章的知识结构,并进行相关学习。
3. 在讲述每个问题前都设置了课前思考,请同学们先进行思考再往下读,效果会更好。这使学生和其他读者可以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印象会更加深刻。
4. 每章结束后附有部分习题,以供学生检验所学的内容(习题答案请登录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com.cn下载)。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全体编写教师的支持。其中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杨冰莉编写了第1章和第4章,内蒙古财经大学康莉编写了第2章和第8章,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的方亚君编写了第3章和第7章,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冀婧编写了第5章和第6章,内蒙古医科大学闻岚编写了第9章和第10章。在这里,感谢她们的辛勤付出。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处,真诚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指正,编者联系邮箱: nmgjd_ybl@hotmail.com。
在这里也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支持!
最后,希望同学们阅读愉快,学习进步!
编者
2012年12月
第1章 会计入门
1.1 会计的重要性
1.1.1 会计信息使用者
1.1.2 会计职业机会
1.2 会计的发展历史
1.2.1 会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1.2.2 会计发展的过程
1.3 会计基本概念
1.3.1 会计的含义
1.3.2 会计的职能
1.3.3 会计的目标
1.3.4 会计的基本假设(基本前提)
1.3.5 会计的核算方法
1.3.6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2章 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账户
2.1 会计对象
2.1.1 制造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2.1.2 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运动
2.1.3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
2.2 会计要素
2.2.1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2.2.2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2.3 会计基本等式
2.3.1 会计等式
2.3.2 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2.4 会计处理基础
2.5 会计科目和账户
2.5.1 会计科目
2.5.2 账户及其基本结构
第3章 复式记账原理与借贷记账法
3.1 复式记账原理
3.1.1 记账方法
3.1.2 单式记账法
3.1.3 复式记账法
3.2 借贷记账法
3.2.1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符号
3.2.2 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3.2.3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3.2.4 账户的对应关系和会计分录
3.2.5 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第4章 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4.1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4.1.1 投入资本的核算
4.1.2 借入款项的核算
4.2 供应过程业务的核算
4.2.1 固定资产购置业务的核算
4.2.2 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
4.3 生产过程业务的核算
4.3.1 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4.3.2 人工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4.3.3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4.3.4 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与结转
4.4 销售过程业务的核算
4.4.1 主营业务收支的核算
4.4.2 其他业务收支的核算
4.5 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
4.5.1 利润的构成与计算
4.5.2 营业利润形成过程的核算
4.5.3 净利润形成过程的核算
4.5.4 企业利润分配业务的核算
第5章 会计凭证
5.1 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5.1.1 会计凭证的意义
5.1.2 会计凭证的种类
5.2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5.2.1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5.2.2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5.2.3 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5.2.4 原始凭证的审核
5.3 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5.3.1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5.3.2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5.3.3 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5.3.4 记账凭证的审核
5.4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5.4.1 会计凭证的传递
5.4.2 会计凭证的保管
第6章 会计账簿
6.1 会计账簿概述
6.1.1 设置会计账簿的意义
6.1.2 会计账簿的种类
6.2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
6.2.1 设置账簿的原则
6.2.2 会计账簿的基本内容
6.2.3 会计账簿的登记
6.3 会计账簿规则
6.3.1 记账的一般规则
6.3.2 更正错账规则
6.3.3 账簿的更换与保管规则
6.4 对账和结账
6.4.1 对账
6.4.2 结账
第7章 财产清查
7.1 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7.1.1 财产清查的意义
7.1.2 财产清查的分类
7.2 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
7.2.1 永续盘存制
7.2.2 实地盘存制
7.3 财产清查的组织与方法
7.3.1 财产清查的组织准备工作
7.3.2 财产清查的具体方法
7.4 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7.4.1 财产清查的处理程序
7.4.2 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第8章 财务报告
8.1 财务报告概述
8.1.1 什么是财务报告
8.1.2 财务报告目标
8.1.3 财务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8.1.4 财务报表的种类
8.2 资产负债表
8.2.1 资产负债表概述
8.2.2 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格式
8.2.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8.2.4 资产负债表编制举例
8.3 利润表
8.3.1 利润表概述
8.3.2 利润表的内容和格式
8.3.3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8.3.4 利润表编制举例
8.4 其他报表和附注
8.4.1 现金流量表
8.4.2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
8.4.3 附注
第9章 会计核算程序
9.1 会计核算程序概述
9.1.1 会计核算程序的意义
9.1.2 会计核算程序的种类
9.1.3 会计核算程序的要求
9.2 会计核算程序
9.2.1 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
9.2.2 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程序
9.2.3 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程序
9.2.4 日记总账会计核算程序
9.2.5 多栏式日记账会计核算程序
9.2.6 通用日记账会计核算程序
第10章 会计工作组织
10.1 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与原则
10.1.1 会计工作组织的含义
10.1.2 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
10.1.3 会计工作组织的原则
10.2 会计工作组织的内容
10.2.1 会计机构
10.2.2 会计人员
10.2.3 会计法规
10.2.4 会计电算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