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均需要在公众中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从而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这就要求社会组织和个人认识、了解和熟悉现代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透过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案例,能够有效地帮助社会组织和个人快捷地熟悉公共关系理论,掌握公共关系技能。
本书共分六章五个附录,包括公关目标案例与分析、公关构成要素案例与分析、公关模式案例与分析、公关主体案例与分析、公关对象案例与分析、公关程序及方法案例与分析。每章依本章教学内容、本章案例介绍与分析、本章备选案例的顺序编写。案例的选取标准为权威、典型、实用,以国内为主。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本科、专科公共关系及相关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的指定教材,也可以作为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了解公共关系的一个窗口。
案例的选取权威、典型、实用,以国内为主;与第一版教材相比,案例增加了近两年发生的、获得历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奖项的案例等
距离第一版《公共关系案例与分析教程》(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年版)的编写已经有12 年了。12 年来国内外的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关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社会组织开展公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为增强,公众对公关的需求有了几何级的增长,公关所倚重的手段和方法日趋多元化、现代化、个性化和网络化,公关塑造组织形象、协同营销和管理的功能日益得到全方位的体现,公关的内容亦日趋多样化。据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 的调查,中国公关行业也以年均近30% 的速度急速发展。
本版案例的编撰仍坚守并致力于落实初版的“初衷”:介绍当代国内外典型公共关系案例;探讨案例分析技巧与规律;扩大读者阅读视野;锻炼公众基本的操作和思辨能力;解高校教学燃眉之急;为社会各界开展公共关系调查、策划、实施与评估等活动提供基本的参考。
本次修订对初版编排稍作调整,基于公关目标、公关构成要素、公关的模式、公关主体、公关对象、公关程序及方法分六章,每章依本章教学内容、本章案例介绍与分析、本章备选案例的顺序编写。案例的选取标准为权威、典型、实用,以国内为主。与第一版教材相比,遴选出的案例增加了近两年发生的、获得历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奖项的案例。案例分析依照我们自己开发出的模式,紧抓内容,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个性中突出共性。经过20 多年的公关案例教学实践,我们推出以下案例分析模式,具体如图0-1 、0-2 和0-3 所示。
本书的备选案例留作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所用。为增加公众对公关的认知,本书还增设了5个附录:中国公共关系业2012 年度调查报告、香港公关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历届中国最佳公关案例名录、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撰写规范及本书案例名录。
全书由吴建勋总负责,丁华在全书的章节设置、部分章节编写和初稿的撰写上做了较多的工作。参与第一、二章编写的有熊静静、燕飞;参加第三章编写的有王志强、李晖;参与第四章编写的有梁译丹、郭凌霄;参与第五章编写的有袁雅楠、蔡艳艳、李长栓;参与第六章编写的有汪俊枝、郑彪、闫丽珠。参与附录编写的有马哲哲、张迪、刘楠楠。
限于作者的水平与能力,本书不当之处,敬请批评赐教。
吴建勋于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2013 年9月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这一舶来品,日益受到政府和经济实业界、文化艺术界众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重视和推崇。一股“公关热”在20 世纪90 年代的中华大地上展开,势不可挡。狂热之后的人们冷静下来,摒弃浮躁,发现公共关系绝非常人所想象的“人际关系”、“庸俗关系”,更非“白酒加美女”的粗俗形式。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和营销手段的功能日益凸显,并开始向智业、软科学靠拢。
在高等院校,“公共关系学”一度成为大学生们最喜欢的专业课和选修课。众多大学生学公关、搞调查、做策划,课堂讨论、社会实践做得如火如荼。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公共关系案例方面的教材偏少,这种现象与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学科性质不相吻合,也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工作、学生今后就业的需要。因此,编写一本实用的公共关系案例与分析教材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本书旨在介绍当代国内外最新实用公共关系案例,提炼基本的案例分析技巧,扩大广大读者的视野,锻炼基本的操作和思辨能力,解教学燃眉之急;也可作为社会各界从事各类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参考书。
本书依篇章编排,共分三篇22 章。每章依教学内容介绍、案例介绍与分析、备选案例的顺序编写。案例的选取标准为权威、典型、实用,以国内为主。案例分析紧抓内容,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个性中突出共性。备选案例留作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所用。为满足广大读者的求知欲,本书还增设了两个附录:公共关系案例与分析(理论介绍)、郑州市最新实用公共关系案例例举(实务目录)。
全书由吴建勋总负责,于建华、丁华在全书的章节设置、部分章节编写和初稿的撰写上做了较多的工作。
吴建勋2001 年12 月5日夜于郑州
第一章 公关目标案例与分析
第二章 公关构成要素案例与分析
第三章 公关模式案例与分析
第一节 社会型公关
第二节 宣传型公关
第三节 征询型公关
第四节 交际型公关
第五节 服务型公关
第六节 建设型公关
第七节 维系型公关
第八节 进攻型公关
第九节 防御型公关
第十节 矫正型公关 第一章 公关目标案例与分析
第二章 公关构成要素案例与分析
第三章 公关模式案例与分析
第一节 社会型公关
第二节 宣传型公关
第三节 征询型公关
第四节 交际型公关
第五节 服务型公关
第六节 建设型公关
第七节 维系型公关
第八节 进攻型公关
第九节 防御型公关
第十节 矫正型公关
第四章 公关主体案例与分析
第一节 工业企业公关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公关
第三节 服务业企业公关
第四节 商业企业公关
第五节 政府公关
第五章 公关对象案例与分析
第一节 员工关系
第二节 股东关系
第三节 消费者关系
第四节 媒介关系
第五节 同行关系
第六节 政府关系
第七节 社区关系
第八节 交易合作伙伴关系
第六章 公关程序及方法案例与分析
第一节 公关新闻稿
第二节 新闻发布会
第三节 公关广告
第四节 社会赞助
第五节 公关展览展销会
第六节 公关演讲
第七节 公关调查
第八节 开放参观
第九节 危机公关
第十节 公关庆典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国公共关系业2012年度调查报告
附录二 香港公关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附录三 历届中国最佳公关案例名录
附录四 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撰写规范
附录五 本书案例名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