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颁布施行,审计的理论和方法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教材即是依据现行的审计法规和新颁布的审计准则,对审计学理论和实务作了系统阐述。
全书共十四章。各章配有学习要点及目标、案例介绍、本章小结、自测题、练习题、练习题参考答案、案例分析和阅读资料等。《二十一世纪普通高等院校实用规划教材·经济管理系列:审计学(第2版)》在内容和结构上力求创新,强调审计理论的建立和运用,重视对审计学科发展状况的关注和思考,总结优秀的审计经验、技巧,传输最新的审计理念。
《二十一世纪普通高等院校实用规划教材·经济管理系列:审计学(第2版)》可供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审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以及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作专业培训和自学参考用书。
第2版前言
自本书第1版发行后,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审计工作也在不断地进行一些方面的改革与调整。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为规范其会员的职业行为,维护职业形象,制定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并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原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相关内容已不再适应。其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制度》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对1996年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制度(试行)》作了修改。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及时满足高等院校审计教学的需求,我们对本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本教材此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 对部分章节的编排作了调整。将教材原第十二章删除,使教材由原来的十五章调整为十四章;将教材原第一章第二节标题六审计目标单独设为第三节,原第三节审计的分类加设到第二节中,同时对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第一章的阅读材料等内容作了调整;将教材原第三章和第九章的内容作了部分改动,以突出强调现代审计风险导向理念的核心,使其内容更符合审计准则对审计实务的要求;将教材原第四章、原第六章等章节内容作了部分修订,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学生普遍认为抽象、难懂的相关章节内容作了修改,将原教材第七章、第十章的部分案例按新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规定作了更新。使整篇内容更趋合理、更加完善。
(2) 将教材原第二章内容作了较大的修改,原第一节按最新《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第1号——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作了修改;原第三节内容按新发布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制度的规定作了修改,这样使教材内容与新颁布法规一致,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色。
(3) 设计了新的格式,修订了学习目标,每章课后增加了练习题并附有练习题答案。以强化实训,突出审计技能培养。
本书修订人员分工如下:张彤杉负责第一、五、六、九、十三、十四章的修订,陆迎霞负责七、八、十一、十二章的修订,王卿丽负责二、三、四、十章的修订。张彤杉负责拟定全书修订大钢,并对全书进行总纂、定稿。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不少审计学方面的教材、专著和文章;吸收和借鉴了同行相关的最新成果;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特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 者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
二、政府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四、内部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审计的性质
一、审计的基本概念
二、审计关系
三、审计的特征
四、审计对象
五、审计的职能
六、审计的分类
第三节 审计目标
一、审计总目标
二、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责任划分
三、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
第四节 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
一、审计组织
二、审计人员
本章小结
自测题
练习题
阅读资料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规范与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一、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定义和作用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指南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制度
一、职业后续教育的定义和作用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后续教育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一、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产生的原因
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
四、我国法律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范
五、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防范
本章小结
白测题
练习题
案例分析
阅读资料
第三章 审计过程和审计方法
第一节 审计过程
一、审计的计划阶段
二、审计的实施阶段
三、审计的终结阶段
第二节 审计方法
一、顺查法与逆查法
二、详查法与抽样法
第三节 审计抽样
一、审计抽样的定义
二、审计风险与审计抽样
三、审计抽样的种类
四、审计抽样的基本步骤
本章小结
自测题
练习题
案例分析
阅读资料
第四章 计划审计工作及其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第一节 计划审计工作
一、计划审计工作的作用
二、计划审计工作的内容
三、编制审计计划
四、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
第二节 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含义
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三、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四、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第三节 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及其组成要素
二、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三、控制检查风险
本章小结
自测题
练习题
案例分析
阅读资料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节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和作用
二、审计证据的基本特征
三、审计证据的种类
四、审计证据的获取、整理、鉴定和综合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和作用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种类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内容和编制要求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和保管
本章小结
自测题
练习题
案例分析
阅读资料
第六章 内部控制及其评审
第一节 内部控制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含义
二、内部控制的作用
三、内部控制的目标
四、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
五、内部控制的分类
六、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七、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的关系
第二节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内容
一、内部控制思想的历史演进
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三、内部控制的内容
……
第七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
第八章 购货与付款循环审计
第九章 生产循环审计
第十章 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
第十一章 货币资金审计
第十二章 审计报告
第十三章 其他审计与财务报表审阅
第十四章 其他鉴证业务与相关服务
附录 各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