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是根据高等工科学校电工课程教学指导小组审定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电路的暂态过程,变压器和电磁铁,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电路,晶体二极管与整流、滤波及并联稳压电路,晶体三极管和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含独立学院)非电类专业本科生、大专生学习电工学的教材,也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用性本科及专科的教材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面向高等工程教育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自1997年编写本教材第一版,2005年编写本教材第二版以来,又历经了5年。在此期间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在不断地深入开展。本次改版与修订遵循第一版的编写思想,进一步精选内容、突出重点和要点,注重实用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更适应教学要求和非电专业的需要。
与第二版相比,本版主要作了如下变动和修改:
考虑到非电专业的总学时的限制以及避免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内容重复,删除第二版上册的第7章(可编程控制器),下册的第13章(数—模和模—数转换器),第14章(存储器与可编程逻辑器件)三章内容。并且将第二版的上下册合并为一册出版。
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每章所讲授的基本内容,在章后增加了内容小结。重要的基本概念、关键词等用暗影予以显示。
为配合本教材的使用,特编写了《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程》一书。
为方便教师教学需要,可通过E-mail(hrr18@126.com)向编者索取本书的思考题及习题解答。
参加本版教材编写的有黄仁如(第4、5、6、9章)、朱蔓菁(第3、10、11章)、陈巍(第1、2、7、8章),全书由符磊、王久华组织编写、统稿和审定。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处、信息学科部、电子系十分重视全书的编写与修订工作,并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深表谢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及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及同行老师指正。
编 者
2010年10月
第1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1.1 电路与电路的基本定律
这种调速方法比较简便经济,在金属切削机床中广泛使用的多速电动机就是这种调速方法的应用,但是它不能实现平滑无级调速。由于笼形转子电流产生旋转磁场的磁极对数随定子旋转磁场磁极对数改变而改变,并且与定子旋转磁场的磁极对数相等,而绕线式异步电动机的转子绕组产生的磁极却是固定不变的,因此绕线式电动机不能用改变磁极对数的方法来达到调速。特别应指出,不是所有的电动机都能采用改变磁极对数来调速,它只限于多速电动机上使用。 5.3.3.3 改变转差率调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