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探讨环境因子对微生物消长及分布的影响,探明环境微生物在宿主机体及人群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建立对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从而制定预防和控制环境中致病微生物、促进有益微生物效应的科学策略与措施。《卫生微生物学(案例版 第2版)》结构:共15章,其中,1-5章主要介绍卫生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与技术;第6-12章主要介绍不同环境、不同物品中的微生物;第13-14章重点介绍公共场所及医学环境中的微生物;15章单独介绍食品安全。
适读人群 :供预防医学类、卫生检验类、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使用
国际接轨、国内独创 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将真实、典型案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引领医学教育教材发展趋势
理念先进、模式创新 体现当代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研究成果,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突出实用、引导就业 配套教育部教学大纲,紧跟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国家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的命题方向,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品质优良、价位适中 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焕然一新的预防医学类系列教材
定位明确、服务教学 供预防医学类、卫生管理类、临床医学类、基础医学类、护理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
数字配套、立体教学 配套出版实验教材及笔记与复习考试指南,实现数字化升级,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备考
卫生微生物学是研究环境中与人类健康相关微生物的生态特征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监测与评价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及生存环境的影响,从而制订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有害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生产和生活影响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随着病原微生物-环境-宿主关系模式在疾病与健康中重要地位的确定,卫生微生物学已成为卫生检验、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以及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
《卫生微生物学(案例版)》教材是科学出版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独创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编写模式,极大地丰富了教材的信息资源。从2009年第1版教材问世以来,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同和赞誉。为了适应卫生微生物学理论体系和检验技术不断改革、创新与发展的需求,在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在充分收集使用教材师生的意见和组织专家多次论证的基础上,我们组织编写了《卫生微生物学(案例版,第2版)》。在内容和体系安排上力求将新的学科知识、新的科研成果与案例紧密结合,形成本学科新型的、较有特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①突出“三基、五性、三特定”原则,采用创新性编写模式,用案例引导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②树立精品意识,优化理论体系,进一步强化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新颖性,整合并优化原有教材内容的优势,完善和增加学科理论体系和案例分析,增加理论向实践的过渡内容。③精选体现典型的相关知识,且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和实用性的案例,突出重点,细化分析。④树立前瞻性理念,及时更新理论知识、标准规范和检测技术,突出本学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特点。
本教材由第1版的13章修订为14章,其中,1~4章主要介绍卫生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与技术;第5~12章主要介绍不同环境、不同物品中的微生物;第13~14章重点介绍公共场所及医学环境中的微生物。主要调整与修订的内容:①绪论部分在对卫生微生物学发展历史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新增了卫生微生物学对医学发展的贡献,为了突出学科特色,删除了原来主要介绍“微生物特点及作用”的内容,新增了卫生微生物学的学科特征,系统归纳了学科的主要内容和任务;②从微生物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健康影响应主要关注其卫生学意义的角度,将原“第9章特殊环境中的微生物”的内容简化,归入“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③考虑到国内外目前对食品卫生管理的重视以及新型管理模式的不断推进,将原“第10章食品微生物”中“第6节食品安全预防体系”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单独设立了“食品安全”一章;④结合卫生微生物学科的特色,考虑到目前公共场所、医疗场所环境中微生物的危害性与管理的特殊性,增加了“公共场所微生物”和“医院环境与实验室微生物”两章内容;⑤每章最后一节均增设了“研究进展与展望”的内容,力求让学生和读者把握本学科的前沿动态扣最新进展,开阔视野,激发其不断探索意识,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此外在理论教材修订的基础上,增加了卫生微生物学配套教材,构建了《卫生微生物学(案例版)》立体化教材体系。
查看全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卫生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卫生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第三节 卫生微生物学的基本特征与应用
第四节 卫生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发展前景
第二章 微生物生态学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微生物生态学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主要类群
第四节 微生物生态的平衡与失调
第五节 微生物生态学的应用及研究前景
第三章 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第一节 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的特点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发展趋势
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方法
第三节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消毒与灭菌效果的监测与评价
第五节 消毒与灭菌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第五章 水环境微生物
第一节 水微生物的生境特征及分布
第二节 水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
第三节 水微生物的污染及其预防与控制
第四节 水微生物研究前景
第六章 空气微生物
第一节 空气微生物的生境特征及分布
第二节 空气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
第三节 空气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第四节 空气微生物研究前景
第七章 土壤环境微生物
第一节 土壤微生物的生境特征及分布
第二节 土壤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
第三节 土壤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与控制
第四节 土壤微生物研究前景
第八章 食品微生物
第一节 食品微生物的分布及生境特征
第二节 各类食品中的微生物
第三节 食品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
第四节 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五节 食品微生物研究前景
第九章 食品安全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第二节 食物中毒
第三节 食品安全预防管理体系
第四节 食品安全相关政策
第五节 食品安全研究前景
第十章 药品微生物
第一节 药品生境与微生物分布特征
第二节 药品微生物检验与卫生标准
第三节 药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四节 药品微生物研究前景
第十一章 医疗与卫生用品微生物
第一节 医疗用品中的微生物
第二节 卫生用品中的微生物
第三节 医疗与卫生用品微生物研究前景
第十二章 化妆品微生物
第一节 化妆品微生物的生境特征及分布
第二节 化妆品微生物的检测与卫生标准
第三节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四节 化妆品微生物研究前景
第十三章 公共场所微生物
第一节 公共场所微生物的生境特征及分布
第二节 公共场所微生物检测与卫生标准
第三节 公共场所微生物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第四节 公共场所微生物研究前景
第十四章 医院环境与实验室微生物
第一节 医院环境微生物
第二节 实验室环境微生物
第三节 医院环境与实验室微生物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