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常读常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解和特点,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认识和感悟。《读<诗经>》就是这样一部读解中国z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大众读物,是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读解古典文学专著系列第四种。
《读<诗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分为五讲五十五题,标题指引读者思索文明的不得已直与简的繁华,品咂隐晦之美简约之美,触摸孔子的诗心,领略成康盛世的激情……下篇,回到具体的诗文,精选了八十四篇:简注,方便读者理解诗的基本意;解读,引领读者游走于《诗经》的深处与细部。
★精品迭出,佳作不断。依着英国著名学者柏林的妙比,作家大致可分为狐狸型和刺猬型。刺猬型作家的特质之一就是专注专一。自1999年以来,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先生,在读解古典文学的方向上,持续深耕细作,中华书局持续出版,先后出版了《也说李白与杜甫》(2014)《陶渊明的遗产》(2015)《楚辞笔记》(增订本)(2019)《读<诗经>》(2019)。
★著名作家韩少功说,张炜的写作情意温柔,气象宏大,是关于灵魂的执着追问。文学评论家王必胜说,张炜的散文随笔,体现着三个突出的亮点:知性与识见、情怀与温度、韧性与坚守。作为责编,深以为然。虽然《读<诗经>》是以解读《诗经》为重点的,但是所讨论和关照的远非如此。独特的视角、新颖的体悟、活跃的思维、敏锐的辨析、精湛的见解,读后当会让您耳目一新。
★内容编排上,上篇为总论,五讲五十五个标题,每一个标题都伸向远古幽径,引入丰盈饱满的细部,感受烂漫的生长。全书从《诗》何以为经切入,探究《诗经》的身世于源流,展示其鲜亮天然的姿容。指引读者思索文明的不得已直与简的繁华,品咂隐晦之美简约之美,触摸孔子的诗心,领略成康盛世的激情……下篇,回到具体的诗文,精选了八十四篇:简注,方便读者理解诗的基本意;解读,引领读者游走于《诗经》的深处与细部。
前言
这部讲稿的上篇和下篇是分为十几次完成的,并讲于不同的场合。像过去一样,它们是我和学员朋友们共同研讨的产物,来自我与传统经典研读者的一场场深入对话。上篇大约讲了五场,累计时间十二小时以上;下篇关于具体篇目的赏析,是在较为零碎的时间里积累而成的。
全书由陈沛、张华亭、邓庆龙三位先生整理成电子稿,并由濂旭和陈星宇先生审阅。他们都提出了诸多诚恳的意见,付出了心力,为本书作出了无私的奉献,也用行动鼓励我对全书先后作了三次修订。
濂旭先生以过人的耐心和学养,补正了我讲述中误引的诗篇,并将其他引文注明出处。他通读了前后两稿,皆留下详细而富有洞见的标注,还为本书写出了一篇珍贵的后记。没有他的辛苦劳动,就不可能有目前奉献给广大读者的这部书稿。
不学诗,无以言(孔子),从准备讲诗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多半年,这个时段也成为令自己最难忘的一场学习。
在此,期待广大读者和同好多多指正,以继续这一场难得的学习和交流。
张炜
二〇一八年九月八日,于济南
整理后记
《读〈诗经〉》是张炜先生继《楚辞笔记》《也说李白与杜甫》《陶渊明的遗产》之后,第四部中国古典文学论著。与前三部一样,也是讲学笔录。
梳理一下张炜先生出版古典文学论著的节奏,发现自1999年起,总有一部类似的书与其长篇虚构作品相伴。《楚辞笔记》出版不久即是《外省书》;2010年大河小说《你在高原》与《也说李白与杜甫》;2015年《陶渊明的遗产》与《独药师》。2018年初长篇小说《艾约堡秘史》出版,一本《读〈诗经〉》即随其后。
英国著名学者伯林曾有一个妙比: 作家们大致可以分为狐狸型和刺猬型;前者什么都懂,而后者只懂一件事。张炜先生或属于刺猬型的作家,吃苦耐劳,不事喧哗,极为专注。他本人在一次演讲中似乎也表示了认同。(见苏州大学《世界与你的角落》的演讲)狐狸型作家才华横溢,广闻博记。伯林说托尔斯泰明明是一只狐狸,却偏要装成刺猬。
张炜二十几岁就写出了《古船》,至今已出版二十一部长篇小说,创作历程达四十余年。作为一条长长的文学河流,一部部中国典籍可视为支持的源头。
与前三部古典文学论著相比,《读〈诗经〉》可能是更艰难的跋涉。几千年的诗学研究浩如烟海,汗牛充栋,一般意义的解读似乎已无必要。作为现场听者和后来的整理者,只能用惊艳两个字来概括。视角之奇特,体悟之新颖,思维之活跃,辨析之敏锐,见解之精湛,每每让人耳目一新。听者好像被打开了一条精神的地平线: 极目辽阔的诗学场域。
经过整理,全书分为上、下两部,上篇为总论,由五十五个小标题组成。像自然人文三横列娱乐与仪式诗的有机性从根本出发腻啖之后孔子的旁白诸标题,都由整理者从原讲中提出。它们宛若五十五支灯火,烛照出一条道路,将大家引向一个深思的方向。
一部《诗经》再次变得簇新。它的各个棱角都被上下左右反复揣摩,最后又回到更细部,即下篇,从《风》《雅》《颂》选出四十二篇作仔细赏读。《风》中选了三十一篇,大、小《雅》相加选了九篇,而《颂》仅仅选了两篇。可见异质异趣。这种从远到近的观照,也算一部古老典籍的别样解读了。
自《诗经》诞生以来,诗学研究大致有三种理路: 语意训正、经史研究、文学鉴赏。张炜先生心存敬畏,由当下启步。全书从《诗》何以为经切入,探究诗三百的身世与源流,展示其鲜亮天然的姿容。总论中每一个标题都伸向远古幽径,引入丰盈饱满的细部,感受烂漫的生长。我们思索文明的不得已直与简的繁华,品咂隐晦之美和简约之美,触摸孔子的诗心,领略成康盛世的激情,思忖以声化字和乐声盈耳……
读《风》诗,总觉得它有一种走神的感觉。歌者之吟咏方式,与其表达的主题和故事之间,并非总是紧紧相扣和环环相绕,而常常有一种疏离性。但这绝非是表达的艰涩和困境,恰恰相反,它来自更高一层的自信和自由。这让听者屏息深思。再听关于《诗经》的爱欲:像是最神奇的保鲜剂和防腐剂,使这部古老的诗歌总集永葆青春的光泽。关于不隔,他回应王国维著名的诗词理论:我们现在所谈的不隔,与当年王国维的论述实际上是存在极大区别的。我们谈的是一种时代大隔,是这之后的可悲状态;而王国维谈的不隔,是一种表述的结果和境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从先天能力去追究;而我们现在谈的,却是严重伤害先天之后的惨状。
张炜先生认为古人远比现代人更有兴的能力,这里的兴已经由一种创作手法变成了人的能力、源于生命深处的一种特质:现代人已经回不到那种状态了,找不回兴之心力。那是一个生命与世间万物、与万千客观生命重合交集之间,自然产生的一种心情和意绪,是一种在太阳底下共生共长的感激之情。这种亲如手足的倾诉欲,是现代人难以体悟的。
如果说《读〈诗经〉》的上篇更多地体现了对于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宏观思考,是一种整体把握,那么下篇则进入了单篇赏读,艺术触角游走于诗三百的腠理之间。这是一场意趣盎然的艺术盛宴。张炜先生谈《七月》:这首歌的记录者极有可能直接服务于上层,因为当他写到为公子制裘乃至最后登上国公堂的时候,有一种难以掩饰的骄傲和喜悦。其实这对于劳动者而言,也在情理之中: 辛苦的劳动一旦与显赫的权力遭逢,不仅仅是被盘剥的痛苦,还有一种接近的光荣与幸福。
犀利,洞察,令人心上一动。
在思潮涌荡的网络数字时代,《读〈诗经〉》一书应运而生。它是在一个角落里发生的关于古老典籍的个人言说,还是面向世人的一声声深情呼告?
这里记录了一个人的心声,他现场的声音。
濂旭
二〇一八年七月二十日
张炜,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栖霞市人,1956年11月出生于龙口市。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
2014年出版《张炜文集》48卷。作品被译为英、日、法、韩、德、塞、西、瑞典、俄、阿、土、罗、意等多种文字。
著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刺猬歌》《外省书》《你在高原》《独药师》《艾约堡秘史》等21部;读解古典文学专著《也说李白与杜甫》《陶渊明的遗产》《〈楚辞〉笔记》《读〈诗经〉》等多部。作品获优秀长篇小说奖、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茅盾文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别奖等。
近作《寻找鱼王》《独药师》《艾约堡秘史》等书获多种奖项。
目 录
前言
上篇 《诗经》五讲
第一讲 诗何以为经
诗经之经/4 通向经典的经/9 经与经典/14 文明的不得已/18 作为档案史料/24 作为经的记事/28 诗三百的由来/33 采诗的目的/36 三体之别/39 娱乐与仪式/43自 然人文三横列/45
第二讲 自由的野歌
自由的野歌/50 满目青绿/53 普遍的情与欲/57 两种不隔/60 松弛而热烈/64 蓬勃生气/68 成康盛世的激情/71 顾左右而言他/75 难以对应的兴/80 现代写作中的比兴/83 兴而有诗/88
第三讲 直简之美
礼法的朴素/94 诗的有机性/97 以声化字/101 乐声盈耳/105作为歌词的诗/109 隐晦之美/112 简约之美/115 直与简的繁华/119 腻啖之后/122 空间感/125 从根本出发/129
第四讲 庙堂之路
孔子的诗心/134 儒学与诗/138 诗的兴观群怨/142 思无邪之妙喻/145孔子的旁白/149 大城市氧气稀薄/152 风色而雅怨/155 诗中的淫与伤/158 颂的动人处/161 史诗的异同/164 居中的雅章/168
第五讲 敬而近之
看取铜器的方法/174 诗学的新与旧/178 出土文物/181 一种造句方式/184 诗的古今价值/188 诗与散文/192 诗与散文时代的关系/196 散文的奢侈/199 五百年间诗三百/202 融三百为一首/206 知人论世之不及/209
下篇 《诗经》选读
周南 关雎/215 桃夭/219 汝坟/222
召南 甘棠/226 摽有梅/228 小星/231 野有死麇/234 何彼秾矣/237
邶风 柏舟/241 燕燕/245 击鼓/248 匏有苦叶/252 式微/256 简兮/258
鄘风 柏舟/262 君子偕老/265 桑中/269
卫风 淇奥/273 考槃/277 硕人/281 氓/287 木瓜/294
齐风 卢令/298 猗嗟/301
魏风 伐檀/306
唐风 椒聊/311
秦风 蒹葭/314 终南/318 黄鸟/321 无衣/325
豳风 七月/329
小雅 鹿鸣/340 常棣/344 鱼丽/349 湛露/352 鹤鸣/355 白驹/358 都人士/362 何草不黄/367
大雅 棫朴/371
周颂 天作/376时迈/379
整理后记/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