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是人类活动的社会性需求使然,具有悠久的历史。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并以有效手段取得管理结果和达到管理目的的活动。它具有公共性、服务性、从属性和非营利性的特征,体现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基本职能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运行职能。因此,必须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使之符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定位和要求,并促进公共管理与服务随现代经济活动和新公共管理的发展而发展与丰富。
《公共管理学》共分10章,分别为公共管理管理导论;公共管理职能;公共管理环境;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权责;公共管理过程;公共管理战略;公共管理方法;公共财政管理;公共管理伦理。
公共管理是人类活动的社会性需求使然,具有悠久的历史。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并以有效手段取得管理结果和达到管理目的的活动。它具有公共性、服务性、从属性和非营利性的特征,体现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基本职能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运行职能。因此,必须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使之符合“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定位和要求,并促进公共管理随现代经济活动和新公共管理的兴起而发展。
中国公共管理学科是以公共利益、公共价值为导向,研究如何运用公共政策和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提升国家治理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专门学科。
公共管理学属于公共管理学科范畴,是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一般认为,以伦纳德·D.怀特(Leonard D.White,1926)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和威廉·F.洛比(William F.Willoughby,1926)的《公共行政原理》两部著作为建立的主要标志。公共管理学是以政府管理功能和公共管理活动为研究核心,目标是研究政府及其公共组织如何更加规范、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建立公共管理学科以来,公共管理学为教育界和学术界所广泛关注、重视、研究与应用。
当前,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扩展到非政府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社会自主治理,强调通过竞争和公民选择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提倡积极吸收私人部门的有效管理模式和技术来改进公共部门的管理。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以及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审议通过,公共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此,我们编写了《公共管理学》一书,旨在为满足公共管理教学、研究与实践之需。
本书所引用的公共管理法令和制度,截至2020年5月末,实际运用时以新规定为准。为使数据资料准确,书中非特殊说明或注明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等官方网站公布的资料;各章后的分析题等资料,均为报刊所载或媒体报道。
本书由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刘萍、王曙光和刘西涛任主编,洪富艳、陈建梅和王炜任副主编,马丽、张小锋、魏传立和哈尔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运营管理中心战永洁参加编写,由王曙光和刘萍教授进行总纂。研究生王熙炎、王盼和许安参加了部分章节的撰写或校对、资料整理等工作。本书参考了诸多的著述等成果,并附录于书后。本书的出版得到了经济科学出版社和哈尔滨商业大学等有关领导及同仁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及资料所限,书中不足或错误之处敬请学界同仁惠教,更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王曙光,男,汉族,53岁,山东青岛市人,中共党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评为二级教授。黑龙江省政府第九届劳动模范、黑龙江省政府和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等。现任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省级重点财政学专业、省级精品课程《财政学》负责人和省级公共管理学科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为中国税收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和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全国高校财政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等。
第一章 公共管理导论
第一节 公共管理基本理论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科规范
第三节 公共管理科学研究
第二章 公共管理职能
第一节 公共管理职能概述
第二节 公共管理职能目标
第三节 公共管理职能分析
第三章 公共管理环境
第一节 公共管理环境概述
第二节 公共管理国际环境
第三节 公共管理国内环境
第四章 公共管理主体
第一节 政府管理部门
第二节 非营利性组织
第三节 公共管理人员
第五章 公共管理权责
第一节 公共管理权力
第二节 公共管理责任
第三节 公共权责关系
第六章 公共财政管理
第一节 公共财政概述
第二节 公共财政体制
第三节 公共财政收支
第七章 公共管理过程
第一节 公共管理决策
第二节 公共管理执行
第三节 公共管理控制
第八章 公共管理方法
第一节 公共管理方法
第二节 公共管理技术
第三节 公共管理信息
第九章 公共管理工具
第一节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第二节 公共部门危机管理
第三节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第十章 公共管理伦理
第一节 公共管理伦理概述
第二节 公共管理伦理价值
第三节 公共管理伦理规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