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当代语义学视域, 以具体的规则问题为切入点, 以意义归因为主线, 系统梳理和比较语言和规则之间关系的不同研究进路, 同时结合规则遵循相关论证重新审视语义实在论并为其预设寻求辩护 ;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澄清规范性的内涵, 通过解读语义规范性的不同维度探求规范性的本质。进而深入心灵哲学和SSK等领域, 在科学语境中结合规则问题的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解释, 阐明意义自然化与规范性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分析哲学作为一种运动,自身有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和理论主张。而统一这个运动的则是理性精神、对独断假设的怀疑以及追求严格的论证和自然科学模式的清晰性。这体现了分析哲学的逻辑特征和方法论特征。
“分析与人文哲学丛书”主要关注分析哲学和逻辑哲学,涉及的问题包括语境论、语义学、隐喻、真理理论、意义理论、指称理论等。具体探讨了以下五个问题:
一,逻辑真与意义的融合、分离问题;
二,当代反实在论的核心问题;
三,语义学的规则遵循问题;
四,科学时代的宗教信仰问题;
五,宗教的“希望”范畴问题。
丛书序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规范性问题的“语义转向”与规则遵循的解读
第一节 规范性概念的内涵与规范性转向
第二节 规范性问题的语义转向
第三节 当代语义学中规范性问题的凸显:规则遵循问题及其解读
第四节 规则遵循的认知困境与规则的构成性条件分析
第二章 意义归因与规范性
第一节 意义归因的解读与辩护
第二节 意义归因中的语义倾向论分析
第三节 意义归因与非事实论
第四节 规范性与其相关概念的比较与澄清
第三章 意义的规范性:“规范性”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意义的规范性问题
第二节 规范性与语义实在论
第三节 对意义的规范性的质疑与辩护
第四章 内容的规范性:“规范性”的语用分析
第一节 规则遵循诠释中的认知与实践
第二节 从意义归因到信念归因
第三节 理由与动机:“规范性”问题的实践理性意蕴
第四节 动机内在论的回应
第五章 规范性语境的特征及其意义图景
第一节 规范性语境的构成
第二节 规范性语境的实践指向
第三节 规范性语境中的意义图景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语言意义的规范性维度:基于规则遵循问题的研究》:
二、规则的构成性条件分析
一般而言,能动者能够作出遵守规则的行为首先是由于他对规则的领会,说话者对一种语言的使用也包括对这种语言表达中规则的把握。这些规则构成或部分地构成了我们的行动或某种语言表达,从这种角度讲,规则是构成性的;这些规则支配或影响了能动者的行为方式与说话者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这种意义上讲,规则是有指令意义和支配作用的。
由前文分析可知,如果我们希望在维特根斯坦的文本中找到有关规则遵循可能性的肯定性答案,必定会不可避免地感到失望,因为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的方法论特征体现了对这种肯定性主张的质疑。要解释规则遵循的实现条件,无论诉诸柏拉图式的超验事实、维特根斯坦所说的“超级事实”,还是共同体成员的一致倾向,都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只有通过规则本身的构成性分析才能进一步理解规则遵循行为的实现。正是由于规则的构成性条件,规则遵循活动的发生和阐释才成为可能。简单地讲,作为行为指令的规则至少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规则的自主性与认知条件。如果规则能够对能动者的行动有所指导,那么哪种事实符合规则及哪种事实不符合规则,应该在能动者作出任何判断和裁决之前就已经确定下来了,而且预设了能动者可以在作出行动时以某种方式领会和把握这一适当的特定规则。这既要求能动者能在不定数量的竞争规则中获得具体活动所要遵循的一条特定规则,又要求能动者对那条规则保持适当的敏感度,以使这条规则实际上能够发挥对具体行动的指导作用。第二,规则的客观性条件。规则在发出其指令和要求时,必须保证其中没有能动者的因素被考虑或者被置于相关语境中,也就是说,在能动者领会和掌握它们之前就能够独立地提出明确的要求并且保证能动者的行动过程能够符合其要求。第三,规则的确认与同一性条件。如果某一条规则能够对能动者发出指令,并且能动者的某种行动正是由于遵守这条规则而产生的,就要保证能动者正在遵从和受其引导的是已经确定的某一特定规则,它在规则遵循的行动中能够保持其自身的同一性。在这种条件下,规则遵循活动不会仅仅由于解释的原因而符合规则或与规则相矛盾,也不会由于解释而与那些不确定的其他规则相符合。
第四,规则的评价性条件。如何判断一种遵守规则的行为正确与否?由规则的自主性和客观性条件可知,这一评价标准不但独立于某一具体能动者的判断,也不取决于语言共同体成员的协商或一致性。这里需要对使用语言表达式的两种情况作出区分:①语言共同体一致同意“应该”如何使用语言表达式;②在具体的交流情况中,语言表达式“应该”如何以符合规则要求的方式被使用。这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因为即使假设语言共同体具有尽可能多的成员,而且所有成员都具备充分的理性和缜密的思维,但语言表达式在具体交流语境中“应该”如何被使用仍然不等同于共同体成员一致赞同的那种“应该”。事实上,这两方面都制约着语言表达式的实际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