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部分对相关研究文献综述述评。第二部分构建了高等教育结构的分析框架。第三部分从统计学的角度考察了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历程。第四部分深入分析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化的制度化特征及其成因。第五部分从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哲学角度剖析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机制。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以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高等教育结构的分析框架,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了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历程及其制度化特征,进而从多学科视角深入剖析了美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变迁机制,最后构建了高等教育结构变迁机制模型,有助于区分不同国家高等教育结构变迁机制的类型特征。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限于篇幅而未能进行中美比较研究以为我国提供经验借鉴,这将是后续的研究方向。
韩梦洁,河南周口人,管理学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联合培养两年),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制度与政策、大学组织与管理、高等教育国际比较等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省优秀毕业生、大连理工大学十大学术之星、优秀研究生标兵等称号,学位论文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近年来,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等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研究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编辑转载,曾获省发展研究三等奖、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省教育学会高教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当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青年课题、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课题、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课题等多项,数次受邀参加CIES、AERA、CESHK等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
序(张德祥)
前言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第五节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研究框架
第一节 高等教育结构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高等教育结构变迁规律的普适性
第三节 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分析思路
本章小结
第3章 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统计分析
第一节 内战前美国高等教育结构特征
第二节 内战后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化
第三节 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州际差异
本章小结
第4章 美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制度化历程
第一节 内战前美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特征
第二节 美国公私高等教育结构的分界
第三节 美国高等教育层级结构的形成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机制分析
第一节 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市场机制
第二节 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公共选择
第三节 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的学术逻辑
第四节 美国高等教育结构变迁机制模型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美国高等教育相关统计数据
附录二 美国各州分区及对应缩写
后记
自17世纪创办殖民地学院,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日益复杂与多样化,相继出现了建国初期的宗派学院、内战期间的赠地学院、19世纪后期的现代大学、20世纪初的社区学院等机构类型。然而,无论高等教育机构如何变化,其殖民地学院时期形成的某些制度安排一直延续下来,并已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显著特点,如政府与学院的松散联系、多元化资金筹措、自由市场机制、外行人士参与管理模式等。殖民地学院设置承继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传统——尽管这种传承是有选择性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美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制度基础。
美国高等教育历史经历了内战前的古典高等教育制度阶段(1636-1862年)、内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现代高等教育制度(1862-1945年),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后现代高等教育制度(1945年至今)。美国在高等教育制度上不仅有对传统高等教育制度的承继,而且在顺应美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制度变革,形成了包括公私立、多层级院校设置的高等教育制度,实现了从欧洲大学制度的模仿者向高等教育制度创新者的转变。一、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对美国的影响美国高等教育制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母亲”,因此也是欧洲在大洋彼岸后代——美国大学的源头。然而,最早的高等教育形式出现于东方文明。古希腊高等教育源于毕达哥拉斯,而他是在求学于东方后才推动了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古希腊时期,共出现过4个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毕达哥拉斯的沉思馆、伊索克拉底的修辞学校、柏拉图的学园和亚里士多德的讲厅,其中前两个机构没有发展到希腊化时期,而后两个机构则延续了几个世纪,对此后西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希腊高等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奠定了西方大学的学科内容,从毕达哥拉斯确立数学、苏格拉底的辩证法、柏拉图的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到百科全书式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希腊先哲的教育思想与学科知识主导西方高等教育1000余年。时至今日,古希腊高等教育的特点仍体现于美国高等教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