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充分挖掘高校的潜力,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校内部效率和质量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高效学风建设研究》论述了学风建设的理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关系,通过对比国内外高校学风建设的做法,设计符合中国特色的高校学风制度体系和文化环境,进一步探讨北京高校学风建设实践,构建分段式学风建设。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高效学风建设研究》对教育改革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者、管理者和广大师生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适合对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改革等感兴趣的朋友阅读。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高校学生思想工作者、高校教育工作者,及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参阅。
学风建设是高校教学与管理的重要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灵魂,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对高校的学风建设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关注大学生学业辅导这一热点问题,梳理学风建设实践,探讨学风建设制度体系,以期解决当前学风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对从事高等教育改革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者、管理者和广大师生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适合对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改革等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简称高校)教学与管理的重要工作,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灵魂,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学风是学生学习、成长和成才的重要精神动力。学风不但具有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作用,而且具有辐射和影响社会风气的功能。高校的学风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素质,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论对于高校还是学生自身,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研究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背景下的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自新中国成立初始,学风建设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话题,但是几经坎坷,高校学风建设经历数次起落,影响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也引起了高等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关注。21世纪初始,对于学风建设的研究与探索不断深入,而且对其研究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学风建设成为高校综合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
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历数十年的发展,总体上已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为适应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趋势,高校学风建设逐步积累了许多优秀经验。其一,建立健全制度,包括校院两级领导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员听课制度、相关部门检查制度、辅导员巡课和听课制度、教学信息员听课制度等;其二,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适时展开说理、解惑;其三,丰富资源环境,以健康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举办科技作品制作、职业技能竞赛、人文素质和学术报告会和运动会等活动;其四,健全队伍保障,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切实做好学风建设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塑造学生,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其五,重视全员育人,以家庭教育为辅助,每学期与家长取得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把学生情况反馈给家长,也从家长那里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不在校期间的情况;最后,重视“互联网+”的应用,利用网络阵地加强学风建设,快捷准确地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
与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相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步相对较晚,基础相对薄弱,但发展速度很快,因此各种问题逐步浮现。例如,大学生中存在学习目标消极化、学习目的功利化、课外时间娱乐化、课堂缺勤常态化等问题。目前,亟须重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而高校学风建设还只是停留在重管理、重矫治的层面,还是亡羊补牢式的工作方式,侧重对学业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辅导,并没有从发展性、预防性的层面让全体学生受益。在当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学风建设要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要求,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标,以完成人的全面发展为使命,必须在建设目标上注重积极性和预防性,在内容和过程上注重发展性,同时,要更加注重制度设计与文化环境营造对大学生优良学风创建的影响。
查看全部↓
王秀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校党委副书记,北京市社科人才“百人工程”入选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20余项。主编著作、教材7部,在《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代表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10余项。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要充分挖掘高校的潜力,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校内部效率和质量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高效学风建设研究》论述了学风建设的理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关系,通过对比国内外高校学风建设的做法,设计符合中国特色的高校学风制度体系和文化环境,进一步探讨北京高校学风建设实践,构建分段式学风建设。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高效学风建设研究》对教育改革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者、管理者和广大师生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适合对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改革等感兴趣的朋友阅读。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高效学风建设研究》:
在2014年首都高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指出,科研诚信和良好学风是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前提,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我们要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按照“全覆盖、制度化、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科技人员自觉行动的良好局面。年逾九旬的吴良镛院士(建筑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杨乐院士(数学家)、杨卫院士(固体力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通过分享个人经历及领悟,通过现身说法和肺腑忠告为在座六千学子上了生动一课。①
2015年,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端正学风,维护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生态环境,重申和明确科技工作者在发表学术论文过程中的科学道德行为规范,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七部门联合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明确指出:不准由“第三方”代写论文、不准由“第三方”代投论文、不准由“第三方”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不准提供虚假同行评审人信息、不准违反论文署名规范。
北京工业大学每学期都会启动以“优良学风、诚信考试、从我做起”为题的学业推进与学风建设月计划活动,要求各院所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一次“优良学风、诚信考试、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辅导员班主任与班级学生共话诚信考试,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根据广大学生学业辅导需求,邀请学校教学名师,集中开展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图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的团体辅导,为学生进行考前串讲,梳理考试内容,通过一对多辅导形式进行学业辅导;实施“听课周”计划,各学院由学院副书记和教学副院长带队,组织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配合任课教师做好对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课堂纪律等情况的检查。同时,北京工业大学启动“科学精神与学术规范”教育宣传月活动,紧密围绕“弘扬科学精神、恪守学术规范”的主题,以宣传教育为切入点,加强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和活动内涵的系统化,通过调查访谈,“榜样的力量”主题宣讲,微信互动大赛及名家主题报告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术与文化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重要作用,使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规范更加深入人心,希望师生们能够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科学精神,时刻坚守学术诚信,端正科学态度,修身正己,一如既往地发扬学校优良的学术传统。
南开大学高度重视研究生学术规范和科研诚信教育,不断推出加强学风建设的制度措施,创造了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和人才培养环境。南开大学将学术道德与规范教育作为研究生入学“第一课”,提醒广大研究生树立科学精神、坚守科研诚信;学校开设《学风建设专题网站》,搭建“研究生学术规范学习测试系统”,引导研究生“学好交规再上路”,举办“主题活动月”强化学风建设效果;同时南开大学研究生还自发成立了科研道德和学风建设自律促进委员会,发起了《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自律公约》。南开大学的多项举措推动了学风建设,努力按照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要求,从“公”和“能”两个层面为提升其学术品格和学术能力搭建平台。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