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美学导论:基于美学取向的课程探究》是课程理论与美学理论跨界研究的一次探索。在探讨课程与美学跨界研究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的基础上,从生命美学、经验美学、现象学美学的思想中发现意义,建构课程美学的方法论、认识论、价值论的理论体系。从宽容、多元、审美的元素中,描绘课程美学的诗化意境,呼吁教师能以陌生、质疑、批判的精神审视课程。以更多的惊喜、创新、想象力和诗性智慧开发和实施课程,以丰富学生的体验、精神和情感,还原其烂漫、健康、和谐的个性本真。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的改革进入到深水区,中国教育在经历了多次改革之后,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一些深层矛盾依然难以消除,中国教育依然面临诸多困难。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作为改革的重头戏,课程改革一直肩负实现教育中国梦的重任。然而,课程一直受制于社会舆论,没能展现其特立独行且自由多元的教育功能。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到来之际,课程未来的道路将向何处去?是课程学者必须面对、思考和选择的。无论如何,课程研究需要拓展视角,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对话和融合,大力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更新和丰富自身理论体系,促进课程学科发展,同时又使得课程实践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美是哲学的科学,是智慧的科学,是精神的科学。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用美作为课程理解的价值准绳和理论基础,是课程摆脱“工具理性”走向个体生命美感体验课程的路径选择。课程研究的美学转向是课程研究后现代主义运动的产物,是课程研究范式转向的一种代表,是课程再概念化运动的一种声音。
课程美学(也有学者称为美学取向的课程探究)是课程与美学互相跨界的交叉学科,是借助美学的理论成果,重新认识课程的本质,重构一种关注生命价值和本体意义的课程,具有意识觉醒、社会转型的意味。它促使课程对自身的价值做出重新的认识,显示了当前课程研究的价值论和方法论的转向。作为一本从美学的角度研究课程问题的著作,本书将讨论和解决课程美学的七个核心问题。
第一,课程美学探究如何兴起?课程研究由科学主义范式走向人文主义范式,促使课程研究自身转向了价值多元的课程概念重构运动。课程美学隶属于人文课程研究范式,它的出现是课程研究走向发展和多元的结果,也顺应了课程理论变革的发展趋势,还是课程实践反思的价值诉求。
第二,课程与美学如何跨界融合?首先要解决美学与课程跨界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进行研究的问题,这样才能为课程美学的跨界寻找合理性解释,为下一步课程美学的跨界研究理清思路。美学与课程学隶属于人文科学,两者一样都有着追求“真善美”的意向。美学与教育的关系源远流长,美学与教育融合的教育美学,美学与教学融合的教学美学,美学与教师学融合的教师美学,都为美学与课程的跨界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借鉴。在此基础上,对早期课程与美学结合的探索作一个历史梳理,对课程美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后作了回顾,经历了萌芽期和形成期之后,逐渐步人多元发展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在总结已有发展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架构一个课程美学的研究框架。
第三,课程美学探究的哲学思考。多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也是学科增长点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课程美学作为理解课程的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究竟会带来怎样的改变,产生怎样的惊奇?本章从哲学的层面讨论课程美学的方法论和价值论,探索课程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意义和课程学科创新的动力。
第四,课程美学的理论框架。美学作为一个博大精深的学科,有着丰富且独特的理论观点,对这些美学理论的选择与挖掘是课程美学探究的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美学、生命美学和现象学美学的思想符号和研究视角与课程美的研究甚为相近,以此作为课程美学探究的理论基石,同时也作为解决课程实践问题的视角和途径。
何茜,广西人,壮族,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导师,重庆市学校美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特聘指导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民族教育、学前教育。出版《多元共生与多样化发展——西南民族学校教育发展研究》《幼儿园课程的国际比较》等专著7部。在《教育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国家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3项。曾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省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
前言
导论
第一章 课程美学探究的缘起
第一节 课程研究范式的转向
一、科学主义课程研究范式面临的挑战
二、人文主义课程研究范式的发展
三、多样而丰富——课程研究范式发展的趋势
第二节 课程理论发展的趋势
一、传统的课程理论
二、革新的课程理论
第三节 课程实践变革的诉求
第二章 课程与美学的跨界融合
第一节 课程与美学跨界的可能
一、美学是一门形而上的科学
二、美学是一门思辨的科学
第二节 美学与课程跨界的基础
一、教育美的意蕴
二、教学美的创生
三、教师职业的审美性
第三节 课程美学探究的尝试
一、课程与美学探究的萌芽
二、课程美学探究的发展
三、课程美学探究的繁荣
第四节 课程美学探究的理路
一、目前的困境
二、未来的出路
第三章 课程美学的哲学审思
第一节 课程美学探究的方法论
一、课程研究的方法论转向
二、追求课程研究的审美性
第二节 课程美学探究的价值论
一、唤醒自我的意识
二、体验生命的成长
三、关注意义生成的向度
四、追寻诗意想象的空间
五、扎根实践而面向远方
第四章 课程美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经验主义美学理论
一、经验美学的思想渊源
二、经验主义美学的思想内涵
三、经验美学理论对课程美学探究的启示
第二节 生命美学理论
一、生命美学的思想渊源
二、生命美学的思想内涵
三、生命美学理论对课程探究的启示
第三节 现象学美学理论
一、现象学美学的思想渊源
二、现象学美学的思想内涵
……
第五章 课程美学的建构
第六章 课程美学的实施
第七章 课程美学的评价
结束语 课程是诗与思的对话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