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健康被赋予了非常高的高度。
《健康中国和健康现代化》内容包括“健康现代化的战略分析”、“健康现代化的特征与经验”、“健康现代化的实证研究”和“健康现代化的案例分析”四个方面的优秀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健康现代化研究领域的新成果。
《健康中国和健康现代化》为健康现代化研究、健康现代化管理与政策研究等领域的学者提供参考,也适合相关专业的高校学生和对此领域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人类从非洲走来,在亚洲创造了农业文明,在欧洲创造了工业文明,在美洲孕育了知识文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变是第二次现代化。如果说第一次现代化是以工业和城市为基础的经典现代化,那么,第二次现代化则是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新现代化。显然,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的最新篇章。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里,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表现,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成就。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明进程是不同步的,世界现代化具有进程不同步性和分布不均衡性。目前,大约有20个国家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大约有100个国家处于第一次现代化,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处于农业社会,有一些少数民族仍然停留在原始社会。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不同,但它们多数受到第二次现代化的吸引和影响。科学和信息正在改变世界。
众所周知,实现现代化既是中华民族几代人的追求和梦想,也是我国两个世纪的奋斗目标,它关系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我国科学界更是肩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责任。根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中国将在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在一个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用50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中国要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预计要到21世纪下半叶。如此宏伟的现代化世纪工程,如果没有科学的现代化理论和战略研究,现代化目标就有可能落空。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对现代化规律和特征的认识,是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地区发展战略、部门发展战略和科技发展战略等的重要基础。
世界现代化研究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的,虽然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更早。在20世纪后50年里,世界现代化研究出现了三次浪潮,它们分别是20世纪50-60年代的(经典)现代化研究,70-80年代的后现代化研究,80-90年代的新现代化研究。在这三次研究浪潮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理论创新,而且流派纷呈。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就进行过现代化讨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进行经典现代化理论研究,先后出版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著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资助下,新现代化研究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如1999年以来陆续出版的“第二次现代化丛书”和2001年以来陆续出版的“中国现代化报告”年度系列等。2002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成立,中国现代化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现代化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前言
健康现代化的战略分析
健康中国2030的机遇与挑战
心态与健康
做好健康养生这篇大文章
中国健康现代化的路线图
发展中大国医改的中国经验
从精准医学走进精准健康
医学计量的精准是现代医学诊疗正确的前提
健康现代化的特征与经验
国家与健康——健康中国的历史进程与思考
从肿瘤精准放疗云平台建设看我国科技体制机制障碍与改革
让护眼成为生活习惯
人口问题、经济增长、生态环境是未来发展的三大主旋律
典型国家健康战略的实践经验
日本健康现代化案例研究
民族文化在心理健康及医学中的重要作用
健康现代化的实证研究
基于对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新认
将促进健康现代化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立基于营养健康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
健康中国建设与中国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升
健康中国的指标分析
对《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的修改建议
健康现代化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医院网络信息化服务平台对市民就医和健康现代化的影响——以广东省佛山市五所三甲医院为例
中国健康质量促进的战略研究
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特点及其国际比较
健康现代化的案例分析
渗透逻辑与中医理论的现代化
“健康中国”健康能力分析研究
健康生活全程规划及行动议程研究
中国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概念与结构
健康费用分担模式及其效率全球比较
北京医疗服务资源疏解对策研究
游泳场所面临的卫生问题与对策研究
“健康中国现代化”易被忽视的短板——老年健康现代化战略规划初探
自由贸易区(港)背景下海南养老服务业发展研究
中国健康现代化的路径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