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整合自我决定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两个行为理论,从情境、动机、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着手,构建一个预测青少年闲暇时间体力活动行为的跨情境理论模型,并通过体育课教学激励风格干预促进青少年闲暇时间体力活动水平。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应试教育桎梏导致青少年常处于久坐状态,体力活动机会减少。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体力活动不足是健康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青少年时期建立的运动习性不但与自身未来各个成长阶段的健康密切相关,而且还有助于成年阶段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滑,体力活动水平不高,普遍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动机,而兴趣和动机是青少年参加和坚持体力活动行为的原始驱动力。体育课是激发青少年参加体力活动动机和培养兴趣和习惯的重要场所,研究整合自我决定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两个行为理论,从情境、动机、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着手,构建一个预测青少年闲暇时间体力活动行为的跨情境理论模型,并通过体育课教学激励风格干预促进青少年闲暇时间体力活动水平。因此,研究的□□个目的是构建青少年跨情境体力活动行为预测理论模型;第二个目的是采用横向研究检验修订理论模型;第三个目的是采用纵向干预研究应用理论模型。
根据研究目的,采用三个层层递进的研究。研究一,构建青少年跨情境体力活动行为预测理论模型,梳理文献资料,运用归纳与演绎的理论分析方法,提出跨情境预测理论模型的因素结构和假设模型。研究二,青少年体力活动行为预测理论模型的检验,以多段抽样方式选取1111名11-18岁青少年为被试,采用体育课需求支持问卷、体育课动机问卷、体育锻炼动机问卷、计划行为理论问卷、青少年闲暇时间中高强度体力活动问卷进行测试,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研究三,应用理论模型进行青少年体力活动行为纵向干预研究,采用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从某合作中学高一年级随机抽取8个班,整群随机分为4个实验班,4个对照班,4位体育教师随机分配到实验班或对照班,每个老师任教□个自然班,实验班教师接受需求支持教学培训,对照组按常规方式上课,□终450个学生完成三次问卷测试,测评学生的体力活动自主动机、社会认知以及体力活动行为的变化。研究整合自我决定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观点,把研究视角从单一情境(闲暇时间)扩展到多种情境(体育课和闲暇时间),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跨情境预测理论模型,并通过体育课教学干预,考察了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激励风格对学生的动机、社会认知和闲暇时间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内容从理论上来说,是对心理学理论和体育教学理论一次有益补充和完善,从实践上来说,研究成果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和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司虎克教授,学生的成长和博士论文的脱稿离不开您的关爱、点拨和教诲,谢谢您多年来的指导和关心,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上海体育学院吴贻刚教授、吴瑛教授、丁海勇教授、唐炎教授、吴雪萍教授、王兴教授、舒盛芳教授、张剑教授、马海峰教授、韩冬教授、王德兴教授、刘阳教授等各位专家在研究过程中提出的宝贵意见!尤其感谢亦师亦友王丽娟教授在研究构思与写作中给予的指导与帮助,没有您的鼓励和解惑,我的论文将很难完成。研究涉及大量国外问卷和量化处理问题,感谢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向平教授、明尼苏达大学高赞教授、俄亥俄州立大学李卫东教授、北德州大学张涛教授、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陈森林教授、山西大学石岩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杨剑教授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感谢衡阳师范学院数统学院黄海午博士、李龙博士、桂林理工大学王想博士在数据量化处理中及时的支招和排忧解难!感谢教学实验学校的主管领导、老师、任课班级学生的支持,没有你们的积极配合,本研究很难完成。感谢近几年我带的足球专修班学生,问卷的发放与输入都少不了你们的功劳。感谢殷怀刚、郭波、阳家鹏、刘小明、蔡广等各位同学的相扶相伴!□后感谢我的家人,感谢您们的理解与支持!特别感谢我的爱人李芳博士,谢谢你的支持和帮助!谢谢这一段让我们煎熬并有所收获的光辉经历!
此外,感谢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6YBA041),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编号:178044),衡阳师范学院科学基金启动项目(编号:18D□1)三个研究项目对本书出版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