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分为上、下篇两部分,上篇讲授养生学的一般理论,下篇介绍一些流传较广、符合科学养生规律、有一定传统特色的养生功法,授课教师可以从中选择一些内容进行教学。由于功法技术复杂程度一般,重在实践和体悟,亦可进行自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也适用于社会上的一般爱好者。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中国传统养生学概述
第一节 中国传统养生学概念
第二节 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概要
第三节 中国传统养生学主要的养生方法
第二章 传统体育养生学概述
第一节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概念和内涵
第二节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内容和分类
第三节 传统体育养生的特点和功能
第三章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古代养生活动的发端
第二节 养生理论与方法的初步形成
第三节 传统养生理论和炼养术的充实与发展
第四节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兴盛时期
第五节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转型与新生
第四章 传统体育养生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传统体育养生的整体观
第二节 阴阳学说在传统体育养生中的应用
第三节 五行学说在传统体育养生中的应用
第四节 脏腑学说在传统体育养生中的应用
第五节 经络学说在传统体育养生中的应用
第六节 精、气、神学说是传统体育养生之本
第五章 传统体育养生学与现代科学
第一节 传统体育养生的生理学分析
第二节 传统体育养生的心理学分析
第三节 传统体育养生的社会学分析
第六章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和要领
第一节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锻炼的基本要领
第七章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教学
第一节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教学特点
第二节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教学阶段
第三节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教学方法
第四节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学课的结构与特点
第五节 传统养生功法图解知识、文字叙述和看图方法
第八章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交流展示的组织与评判
第一节 交流展示活动的组织工作
第二节 交流展示活动的评判
第九章 传统体育养生学的科研方法
第一节 传统体育养生思想的研究
第二节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整理研究
第三节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锻炼效果研究
下篇
第十章 导引养生功法
第一节 放松功
第二节 内养功
第三节 站桩功
第四节 简编马王堆导引术
第五节 练功十八法
第六节 舒心平血功
第十一章 健身气功功法
第一节 健身气功·易筋经
第二节 健身气功·五禽戏
第三节 健身气功·六字诀
第四节 健身气功·八段锦
第十二章 武术健身功法
第一节 少林强壮功
第二节 太极桩功
第三节 养生太极棒
第十三章 按摩拍打功法
第一节 自我保健按摩
第二节 部位接打导引
第三节 足部保健按摩法
附录:传统体育养生学主要典籍资料简介
第一节 中国传统养生学概念
养生,又称摄生、保生、卫生、寿世等。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生,即生命、生存;养,即保养、养护、调养、养救、补养等。养生即可理解为对生命的保养,以及围绕这一主题的各方面的理论思想与具体实践方法。由于对生命的保养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如生理的、心理的以及围绕生命这一中心的衣、食、住、行、环境、气候等等,因此,从广义的概念来讲,人类一切维持生存、保养身体、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提高生命质量的行为都是养生学所涵盖的内容。
在中国历史上养生、寿世的观念很早以前就提出了。早在商代典籍《尚书‘洪范》中就提出了“五福”之说:“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涉及到身体健康的内容就占了三条。古代中国人这种重视长寿的意识,随着古代哲学、医学的发展,促使人们积极地进行争取长寿的探索与实践,并由此开始了早期的对生命养护和延年益寿的研究与探索。由于健康长寿是人类普遍关心的问题,因此在养护生命和追求长生的过程中,受到中国古代哲学、医学、宗教等各家各派的影响,他们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视角对养生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使传统养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最终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涵盖广泛、形式多样的养生内容。
传统养生是在传统养生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预防疾病、养护生命、延年益寿的实践活动。中国传统养生学以传统哲学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中医的理论与方法,采用行气、导引、服食、药饵、房中等具体手段,通过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发展身体自我调节能力、提高生命和生存质量等途径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中国传统养生学以追求身心平衡发展为原则,注重人体心理与生理的健康关系,注重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生命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首先,传统养生学理论内涵丰富,由于受中国古代文化环境和思维特点的影响,传统养生理论主要构建在经验和感性基础之上。在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的各个分支都与传统养生学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而在各种学派的理论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包含着养生学的成分。因此,在长期的流传演变过程中,传统养生学不断受到各家传统学说的影响,在围绕养生这一方向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的理论探索与实践领域而形成了众多的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例如,儒家养生理论关注作为整体的社会人的生命存在和基本关系与需求,基本上属于广义的养生概念;道家养生理论注重自然、社会、心理、生理之间的关系,更注重个体人格与生命的发展;而医家养生理论则建筑在观察人的生理规律的基本认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等等。
其次,传统养生学拥有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实践活动。中国传统养生学内容涉及广泛,从修炼方法上主要可划分为导引、行气、内丹、房中、服食、药饵、起居、四时养生等。
总之,传统养生学是一门生命科学,其目的、手段和发展过程都是围绕人类生命这一中心。从起源来看,它首先以贵人重生为思想前提,注重延长人的寿命,以追求延年益寿为目的。从发展来看,无论依据什么样的理论体系,采用什么样的实践方法,始终是围绕着养护身体、提高生命质量、追求心理与生理平衡这一主线而展开。中国传统养生学方法多样,理论丰富深刻,而这些理论思想与实践方法也都是围绕人的心理与生理现象而进行的。因此,中国传统养生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生命科学。
中国传统养生学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且流传日趋广泛,尤其是在现代世界文化交流日益广泛的今天,我国的养生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人民的认同与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