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大学生选择了去山区支教,兴高采烈地坐上开往山区的大巴车。下车以后,他们才明白这不是出门旅游。住进屋顶漏雨的宿舍,下班还要自己烧柴做饭,杜丽丽走不惯山路,一脚踩空滑下了沟,脸上留下长长的一道疤;庄勇想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体育课,导致一个孩子摔断了腿……
服从命运还是更正选择?刹那的花火在无垠的荒野瞬间熄灭,唯有月亮缓缓挪动,照着栖息的我们。
山道前方有条河
亲爱的读者:
您好!
当您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一次心灵的交流。
书里写的是一群普通大学生支教的故事,他们悄无声息地走进大山深处,就像月光一样在静悄悄的夜晚来到我们身边。他们走过山道,就像飞过天空的白鸽一路唱着自己的歌谣;他们蹚过小河,就像山坳里的野花儿,尽管没有人注意到它,但却依然散发着芳香。与他们为伍,您或许看到了春日里小河奔腾的浪花,或许嗅到了夏日里野荷的清香,就算你只看到了秋日里飘落的黄叶和冬日里飞扬的雪花,也能从中捕捉到心灵的宁静与生活的美好。
故事仿佛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沿着曲折的山道和欢腾的小河,回望这些普通故事的足迹。
许松、庄勇、韩娜娜、杜丽丽、匡亚非和杜小峰这六个刚从省师范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带着初出大学的美好理想告别了繁华的省城来到了全省最偏僻的西平县方山乡,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支教生涯。但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残酷的现实把他们带入了一个个条件艰苦的学校。教学理念的冲突、村主任的漠不关心,再加上生活条件的艰苦,让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他们茫然地望着大山,眼前一片灰暗,觉得生活没有方向……
面对乡村教育的现状,大家表现出来的态度各异:匡亚非和杜小峰首先产生了动摇,决定离开这里,他俩分别通过研究生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走出了大山;韩娜娜在爱情的滋润下去了省歌舞团;杜丽丽在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之后,毅然选择到最艰苦的小学支教;许松虽然也收到了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但却在最后时刻选择留下来继续支教;只有庄勇在这个青春的集体中从来没有动摇过……
大学生们的到来,给大山深处的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让奋战在山里多年的乡村教师高满堂、牛彩霞、崔明浩和董月莉热泪盈眶,他们和乡教育办公室主任杨本昌一起似乎看到了教育的希望。杨本昌用生命和热情捍卫着乡村教育的尊严,他每天拖着一条假肢坚守在乡村课堂。牛彩霞和杨本昌在共同的奋斗中,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他们把淳朴的友情化作了奋进的动力,一路搀扶着追逐教育的梦想。
青春的赞歌里始终都不缺少朝气和活力。牛彩霞的女儿小玲把青春的渴望书写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小玲当年考西平县一中失败,使她第一次感受到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带来的失落和痛苦。无奈之下,小玲最终去了西平县二中读高中,通过三年的努力后,她最终考入了清华大学。当面对家乡落后的教育和年少时由于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而造成的心理伤害,她决心在毕业后修一条通往山外的大路,让寂寞的大山不再寂寞;杨本昌的儿子杨晨,在爸爸和牛彩霞的影响下,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高考结束后,他毅然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他将来想回到大山做一名教师,沿着爸爸和牛彩霞的脚印继续前行。
冬去春来,留下来的许松、杜丽丽、庄勇和这些淳朴的教师正走向未来,贫瘠的大山深处又吹过了阵阵温暖的春风。
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但在平凡的日子里,它就像小说里的柳叶河
那样,无论春夏秋冬,总是一如既往地唱着欢快的歌奔向远方……
我之所以选用“山道前方有条河”作为序的标题,是因为小说里无数次写到山道,山道是通往山外的纽带,正是由于山道的存在,我们才看到了通往山外的希望。我们总是感叹大山的雄伟,当你走进大山、踏上山道的时候,才真正融入大山的怀抱。
有山的地方如果有了河的陪伴,大山才会焕发生机,就像小说里的柳叶河一样给大山深处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河真的成了精神的象征。当我们沿着山道拥抱大山的时候,也要驻足听一听山脚下小河的歌唱。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曾经或即将离开故乡,愿这本书的呢喃诉说是您纷繁生活里的一张清凉药方。
感谢生活的馈赠!感谢我的大学和我的故乡!
李焕道
2020年2月10日于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