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英国著名供应链管理专家马丁·克里斯托夫指出,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之间竞争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共同目标。随着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完善,供应链成员间如何协同的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学术界和理论界对知识管理的深入探讨和研究也为供应链协同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知识创新是供应链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提高竞争力的手段,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供应链上的企业就有必要开展协同创新活动,所以将知识创新理论与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相结合,用于研究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关系也成为本书的研究重点所在。
单个企业知识创新的研究很多,企业间协同知识创新的研究也有一些,但将协同知识创新用于研究供应链各成员之间关系的却很少,所以本书将以供应链成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如何选择彼此之间的?同知识创新关系进行深入探讨。这一研究有利于扩展供应链管理研究的视角,丰富供应链管理理论知识。
供应链成员为了实现知识创新资源共享、分担知识创新成本、分散知识创新风险、提高知识创新的成功率、更快地实现知识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必然要开展供应链成员间的协同知识创新。本书以系统论、博弈论、协同论、供应链管理理论、知识管理、知识创新为理论基础,探讨了供应链成员协同知识创新关系的问题,本书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在分析协同知识创新特征及过程的基础上,以制造商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构建了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网络模型。同时,将协同学引入了对供应链成员知识创新活动的研究,在协同商务环境下,建立了供应链成员协同知识创新关系模型,从而可以对供应链成员协同知识创新活动进行系统、动态的研究。
(2)建立了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知识创新风险来源的不同,将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风险分为供应链外部风险和供应链内部风险,运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风险进行了量化评价,将方法应用于对河北省某医药企业的风险评价,结果有效。这为供应链成员规避风险,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应用示例。
(3)综合运用网络分析法(ANP)和平衡计分卡(BSC)构建了供应商与制造商协同知识创新的层次关系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协同知识创新层次关系的敏感性分析与评价方法。研究表明,在确定与供应链成员之间协同创新层次关系时,可以从利益、机会、成本、风险四个方面进行定位和选择,依据变化的环境与战略要素进行动态调整,并非最高层次的协作关系是最好的选择,而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与不同的合作伙伴进行不同层次的协作活动,以达到风险最小,收益最大,并针对调整前后的协同关系进行评价,以保证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能。
(4)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了制造商与分销商风险评估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实现了对某制造商与其分销商协同知识创新风险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为管理者提早防范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基于Shapley值法建立了制造商与分销商的收益分配模型,并加入风险因素对其结果进行修正,实现了供应链企业的利益分享、风险分担,确保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的顺利高效进行。
本书的研究丰富了供应链管理理论,对供应链成员协同知识创新的实践活动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的研究涉及面广,且具有复杂的动态性,所以在研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方面还有所欠缺,另外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本书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读者评批指正,也期望本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前言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 本书的创新点
1.4 本书的组织安排
2 文献综述
2.1 供应链管理概述
2.2 供应链协同管理概述
2.3 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及知识创新
2.3.1 知识管理及知识创新
2.3.2 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
2.3.3 供应链中的知识创新
2.4 供应链成员协同关系综述
2.5 供应链知识创新风险概述
2.6 本章小结
3 供应链成员协同知识创新关系模型
3.1 供应链协同的概念、特征及其模型
3.1.1 供应链协同的概念
3.1.2 供应链协同的特征
3.1.3 供应链协同的模型
3.2 供应链协同中的知识创新
3.2.1 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过程
3.2.2 供应链协同知识创新网络
3.3 供应链成员协同知识创新关系模型构建
3.4 本章小节
4 供应链成员协同知识创新的风险
4.1 风险概述
4.2 供应链风险管理
4.2.1 供应链风险
4.2.2 供应链风险管理
4.3 供应链成员协同知识创新风险
4.3.1 供应链成员协同知识创新风险的成因
4.3.2 供应链成员协同知识创新风险的特点
4.4 供应链成员协同知识创新风险评估模型
4.4.1 供应链成员协同知识创新风险识别
4.4.2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与模型构建
4.4.3 算例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ANP&BSC的供应商与制造商协同知识创新关系模型
5.1 引言
5.2 模型构建与分析
5.2.1 ANP的提出
5.2.2 ANP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
5.2.3 应用BSC评价敏感性分析调整前后的关系
5.2.4 BOCR则权重的获取
5.2.5 确定供应商评价准则
5.3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制造商与分销商协同知识创新关系分析
6.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制造商与分销商协同知识创新风险模型
6.1.1 制造商与分销商协同知识创新的风险识别
6.1.2 制造商与分销商协同知识创新的风险模型
6.1.3 算例分析
6.2 制造商与分销商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
6.3 制造商与分销商协同知识创新的利益分配
6.3.1 制造商与分销商协同知识创新收益分配方式选择
6.3.2 基于Shapley值的制造商与分销商协同知识创新收益分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7.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